畢業季“最後一課”聽聽師長們的臨別寄語
2018年夏天的畢業季,聆聽這些“最後一課”的,不僅是逾800萬中國高校畢業生,成千上萬的校外人士同樣在關注與分享。有人說,“最後一課”裡蘊含的大學品格,是社會最稀缺的理想主義“公開課”。
2018年時值改革開放40週年。“與偉大時代同向同行”,成爲“畢業季”裡衆多致辭的最大亮點之一。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院院長李曉在2018年畢業典禮上的一篇講話,近來在朋友圈“刷屏”。中國怎樣才能成爲創新型國家?李曉說,“只有我們每一個人、在座的每一位畢業生同學成爲真正的人,即成爲具有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自主選擇能力、審美能力、戰勝困難能力和有使命感的人,你自己的一生纔會幸福,我們這個社會才能不斷進步,中華民族才真的有希望。”被這篇致辭打動的網友評價說,“這是關於個體命運和國家命運的深刻思考。”
在浙江大學2018年畢業典禮上,校友代表、中科院院士馬餘剛同樣講到了“時代”。 “‘時代造英雄’是千古不絕的名言。” 馬餘剛說,我們身處於偉大的新時代,英雄理應層出不窮。今天在座的同學們,相信通過你們的努力,都會成爲自己心中的“超級英雄”,成爲“科研俠”“工程俠”“管理俠”等等,無愧於這個時代、無愧於浙大學子的稱譽。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英雄”。四川師範大學校長汪明義勉勵學子說,“希望你們能始終將社會擔當與健全人格相結合、職業操守與專業能力相結合:當教師絕不失教育情懷、當會計絕不做假賬、從政絕不做貪官、經商絕不搞假冒僞劣、從事紀檢司法絕不失公道正義……”。
22歲的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畢業生張慧在大學4年中,跨越5省參加了6次支教。“我在一次次支教實踐中堅定了爲中國而教的信念。”張慧在畢業致辭中說,“作爲別人命運的燈塔,吾又何其幸也”。
關鍵詞二:“求真”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2018年畢業季的師長致辭中,對“真”的倡導,同樣成爲亮點。
“詩書兩袖風,天地一真人。” 在媒體圈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鬍百精的2018年畢業致辭傳播甚廣,“唐初名儒顏師古說,‘真人,正人也。’宋代的蘇軾引用別人的話說,‘真人之心,若珠在淵。衆人之心,若瓢在水。’所謂若珠在淵,講的是真人之心,持正、安穩、沉潛,如明珠溶於碧水深潭。”
對畢業學子,胡百精祝福道,“世上可完滿的,唯有真心。願有夢想可守候,有真心可持守!願江河行地,日月經天,真心不改!”一位已經工作多年的新聞人在微信朋友圈閱讀此文後留言,這是“理想主義者的吶喊,於無聲處卻振聾發聵。”
“新時代堅守知行合一,意味着要不斷學習新學識。”浙江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吳朝暉說,“新學識需要將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關聯在一起,不滿足於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識,善於掌握事物發展規律,勇於創新學習範式,敢於破除思維定式,在終身學習、全球學習、創新學習中積累人生智慧。”
“我希望,北理工帶給同學的,是一束潔白的真理之光。”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在畢業典禮上說,“真理之光,可以照亮矇昧的黑夜,給予我們改造世界的力量。追求真理,要純粹、要執着,不迷信權威,不投機取巧,唯有鍥而不捨、精益求精。”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在畢業典禮的致辭中,提到了一位“求真”的同學,這位同學對鄉村治理有着濃厚興趣,兩個月內四次到鐵磨溝村,跟村民們交朋友、拉家常,發放問卷、蒐集數據,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我看到了新時代新青年潛心問道、孜孜以求的可貴品質!你們想真問題、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學校爲你們驕傲!” 董奇說。
關鍵詞三:“別怕”
告別校園,踏入社會。如何保持“初心”,抵抗“油膩”?在致辭中,師長們溫暖而真摯地叮囑,“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別怕”——這是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在2018年畢業典禮上對學子的一個叮囑主題詞。
“‘別怕’意味着榮辱不驚。” 劉偉說,我們要有自信、自美、自我的欣賞、自我的充實,遇到再難的事情都別怕,再困難、競爭再激烈的事情,你看看周圍的人他不一定比你強,別怕。再難的困難,你想想我們走過多少路,解決了多少問題,今天這點困難算什麼呢?別怕。
“順境要善待他人、逆境要善待自己”則是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的畢業致辭主題。他援引《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叮囑學子們,“人的一生總是有起有落、有喜有悲、有順有逆”,“當一個人身處逆境、遇到挫折,處境比較艱難時,那他本身就已經很不走運了,就更需要善待自己,不要成天陷於自責、自我菲薄之中,更需要樂觀一些、豁達一些、看遠一些。”
“校長一席肺腑之言,道出了人生大智慧。”在成都一家公立醫院工作的郝志遠是四川大學2017屆畢業生,他告訴記者,自己工作一年,經歷了從學生到職場新人的轉變,面對挑戰和成長,正如校長所說,處於低谷時要對自己好一點,這樣才能給身心“充能”,在壓力中不斷前行。
“人生之路起伏跌宕,同學們有時會遇到夜幕低沉,此時更要保持內心的光明。”西南民族大學校長曾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