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與火之歌:3萬億新紀錄即將誕生 這些公司卻顆粒無收

(原標題:冰與火之歌:3萬億紀錄即將誕生,這些公司顆粒無收

2020年是公募基金“大年”,截至目前,新基金髮行份額不僅創下了歷史紀錄,且即將突破3萬億份。但另一邊,今年以來卻仍有10來家公司“顆粒無收”。面對“冰與火”這一幕,基金公司怎樣才能實現更好發展

即將創造“3萬億”紀錄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來共有1316只基金成立,發行份額達2.93萬億份,爲1998年以來年度新成立基金份額最高值(2019年新成立的1034只基金總份額爲1.42萬億份,排名第二)。業內人士指出,按照目前節奏,全年新成立基金份額有望突破3萬億份。

具體看,1316只基金中有40只基金的發行份額在百億份以上,大部分是今年以來的“爆款基金”。其中,南方成長先鋒A以321.15億份的發行份額位居第一,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A、鵬華匠心精選A等其他5只基金的發行份額均在200億份以上。分公司來看,今年共有128家基金管理機構成立了新基金。其中,新成立基金數量在30只和10只以上(含10只,下同)的公司,分別有9家和44家。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新成立的基金中,權益產品主力軍。其中,211只新成立的股票型基金份額爲3466.67億份,佔比11.83%;617只新成立的混合型基金份額1.55萬億份,佔比達到52.75%。這兩者比例就超過了60%,而450只新成立的債券型基金份額爲1.01萬億份,佔比只有34.63%。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基金大年”現象的背後,是居民投資理財需求的大爆發。“公募基金管理規範,長期業績向好,今年吸引來了大量居民儲蓄資金,這是長期趨勢。同時,爆款基金頻頻出現,也使得一些基金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實現了大幅增長。”

17家公司“顆粒無收”

但楊德龍也說到,今年的基金髮行市場分化嚴重,在爆款基金頻現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基金髮行失敗的現象,個別公司甚至“顆粒無收”。

Wind數據顯示,上述128家基金公司中,有84家機構的新成立基金數量不足10只,其中新成立基金數量不足5家的公司有49家(其中有14家公司只發了1只基金),在128家公司中佔比超過了1/3。

另外,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機構145家。這意味着,截至目前還有17家公司今年沒有新基金成立。“這些機構今年沒有發新基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公司處於籌備初期尚無產品儲備,迷你基金過多影響產品備案等。”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師楊晗說。

楊晗指出,今年未發基金的機構,大部分是管理規模不足百億元的基金公司。發展到現在,基金行業頭部效應越來越顯著,大公司憑藉品牌效應投研實力渠道資源,在新基金髮行中佔據了絕對優勢;而處於劣勢的小公司,甚至都很難進入大型代銷機構的“白名單”。

楊德龍認爲,這些現象說明,市場資金追逐的是明星基金經理和績優基金,將來基金業發展的頭部效應會越來越明顯。

自主“發新” 謀求差異化突圍

深圳某公募相關人士表示,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和投資業績是以基金產品爲載體的,“上新”也是公司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但是,發新基金不是“跟風”,應該是公司和基金經理的“自主”行爲。如果基金經理管理能力和投研資源跟不上,新發基金有可能在日後遭遇業績下滑等境況,反而得不償失。“公司有幾位業績不錯的基金經理今年就沒發過新基金,他們覺得目前的管理規模基本夠了。”

此外,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華南某小型公募今年只發行1只基金,首募規模超過了6億元。該公司相關人士對錶示,“我們對基金的新發規模是滿意的,這離不開今年以來的市場行情助力。但我們之所以發新基金,是因爲管理這隻基金的基金經理年初剛入職,而且擔任投資部門的副總監,需要有新產品管理。與發新相比,把存量基金的業績做好更爲重要。”

某中型公募的投研總監李翰化名)表示,當前公募基金行業已聚集了不少競爭主體,早期進入的大型機構,目前已基本搭建起了大而全的產品線。他們的基金產品不僅覆蓋了權益和固收兩大領域,甚至還滲透到熱門細分賽道,如ETF、FOF和權益領域的消費科技賽道等。“因此,後進的公司,不能靠簡單的‘鋪產品’打法來發展,更多是尋求差異化打法,如從股東資源、歷史投資優勢等角度來謀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