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防腐劑就能久放、吃了會變木乃伊?泡麪製程大公開

▲不須防腐劑就能久放?泡麪製作過程大公開!(圖/記者陳姿吟攝)文/黃齡誼

你還以爲泡麪是因爲添加防腐劑才能保存長達半年嗎?其實只要控制水份溫度生菌數等會導致食物腐敗的因素,就能夠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長久以來被誤會罐頭、泡麪、保久乳等食品,實際上都是應用了不同的加工技術來抑制食物變質,因此其長效保存的秘密,其實都跟防腐劑一點關係都沒有。不懂沒關係,現在就讓《食力》來爲你解說泡麪到底是怎麼做的。

製作泡麪,一般並不是將市面上生面拿來再加工,而是從麪糰的製作開始。第一步「混面」要將麪粉食鹽、水等物質均勻混合,形成類似豆腐渣顆粒狀麪糰;而在麪粉中添加食鹽則是因爲食鹽有增強麪筋筋性、避免乾燥期間表面龜裂及抑制微生物等功能。在混面之後,還會進行「醒面」這道程序來使麪糰中的水分分佈均勻,並使麪筋結構重新排列、鬆弛,提升麪糰品質

再來要進行的是「複合」以及「壓延」兩個步驟,將豆腐渣狀的小麪糰製作成一整片「面帶」,再將2片面帶複合爲1片,使麪筋形成更好、讓面Q彈好吃,並且經過不斷壓延來使面帶達到合適的厚度。厚度調整好了之後,就可以開始將面帶「切絲」製作成麪條;而常呈現波浪狀的泡麪,是在切絲之後加上了一道「制波工序而來,如此一來麪條比較不會互相沾黏。

▲泡麪製作過程大公開!(圖/食力提供)

加工程序至此,新鮮的生面條已經完成,水分含量約爲34%。接下來,將生面條蒸煮成熟麪條,再經風扇冷卻之後,就可以依照一定的量來裁切,將綿延不絕的麪條分成適合包裝的份量。之後,麪條會經過約15°C的淋汁液來進行冷卻及調味,再進到圓形方形金屬容器中,準備乾燥成形。成形之後,就要進入泡麪最關鍵的程序「乾燥」了!

早期泡麪是採用「油炸乾燥」,使用130°C~140°C的熱油炸2~3分鐘,使面體的水分含量降至10%以下,因此能將保存期限延長許多。而現在爲了減少麪條的含油量,也有采用「熱風乾燥」的作法,是用95°C以下的熱風乾燥40~50分鐘,可使水分含量降低至10%~11%;但熱風乾燥所需空間較大,也容易有面體中心乾燥不完全的問題生產上較有難度,因此尚未成爲市場主流。

泡麪乾燥完成之後,再經過冷卻,並通過一連串檢查,就可以與調味料、調理包等配料一起包裝、封箱,準備上市囉!從上述程序可知,防腐劑完全沒有出場機會,且我國法令也禁止泡麪添加防腐劑。因此下次要吃泡麪時,不必再擔心吃多會變木乃伊啦!

參考資料世界泡麪協會(WINA):泡麪的生產過程▶施明智蕭思玉蔡敏郎編着。《食品加工學》。五南出版社,2014年。

本文由食力foodNEXT 【不須防腐劑就能久放 泡麪製程大公開!】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