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推「強臺」制陸 學者:實心皮球變空心蛋殼

院長施俊吉(左二)、發言人徐國勇(右二)、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左)、文化部長鄭麗君出席記者會,宣佈推動「八大強臺策略」。(本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在16日召開記者會,宣佈推動四大方向及八大策略,以此反制大陸惠臺31項措施。對此,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教授馬羣分析,所謂「強臺策略」只是包裝過去政策而已,蔡政府逐漸把臺灣從「實心皮球」變成「空心蛋殼」。

馬羣傑近日接受港媒中評社專訪,對蔡英文政府迴應大陸惠臺的舉措提出三點觀察如下:

第一,站在蔡政府立場:大陸宣佈31項惠臺措施,等於確定了對蔡政府不信任代表觀察期已經過去,對臺政策定調。也就是說,對臺灣人民「軟」,但是對民進黨「硬」。

第二,站在國民黨立場:由於該黨在兩岸關係中的地位逐漸不受重視,大陸對臺政策不僅跳過民進黨,也跳過國民黨。大陸逕行宣佈惠臺31項,反映的是對國民黨年底選舉可能產生效應影響之忽視。

第三,站在臺灣人民立場:比較大陸惠臺31項,以及民進黨的「強臺策略」,只會對蔡政府的不信任感逐漸流失。況且31項措施大多針對臺灣人民,這讓民進黨「愛臺灣」的主張越來越說不通。

馬羣傑表示,行政院的四大方向及八大策略看似完備,實則意義不大。他認爲,所謂策略不過只是蔡政府包裝過去政策的一場「作文比賽」,因爲內容缺乏牛肉,反而政策宣示意味較濃。

另一方面,美國近期通過《臺灣旅行法》,成爲美中關係的新挑戰,臺灣的態度很重要,若與美方配合,形同對大陸不友善。

馬羣傑強調,臺灣過去在美中臺三方關係中,一直是保有彈性的「實心皮球」,換蔡政府上臺,竟然搞成了「空心蛋殼」。未來若是美國拿臺灣當籌碼,美中角力將對臺灣產生壓力,耐得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