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抱孩子會養成依賴?育兒問答幫你《先懂孩子再懂教》

小孩一直討抱,可以先觀察是否有生理上或情緒支持的需求,再用適當的方法轉移注意力。(圖/達志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圖、文/節錄自《先懂孩子再懂教》

通常這個問題常發生在家有新生嬰兒,或者孩子明明已經會走路,但只要逛街就耍賴不肯走哭鬧着要大人抱……

經驗的人常發現,嬰兒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來吸引照顧者注意他的存在。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由聲音和表情動作來判斷,寶寶肚子餓了?身體不舒服?或只是需要有人互動一起玩?當他們學會用哭來得到大人的回饋時,確實會增強這樣的行爲。若長期的溺愛容易讓孩子過度依賴缺乏耐挫力;但是真心的擁抱和情緒支持是必要的。

適當的撫觸和擁抱可以讓寶寶情緒穩定下來,對成長髮育有實質上的好處,每天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吧!當寶寶長到可以走路、跑跳時,自然就不喜歡 一直被抱着限制行動了。

不抱就吵死了,要怎麼辦呢?

「走不動了,爸爸抱。」若家中已經會走路而不喜歡運動幼兒,確實就不適合抱着走路了,應該讓孩子多走路。

其實,爸媽和幼兒相處,也不一定都要用講道理方式溝通,因爲當孩子情緒處於不穩定狀態時,腦子能聽懂和吸收的話其實十分有限。請爸媽學習保持冷靜,不要受孩子的吵鬧影響,而讓自己也跟着急躁不安,試着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在孩子不想走路時,突然把雙手搭在寶寶肩膀說:「我們變成小火車一起前走吧!」突如其來的點子可能引發幼兒的好奇心輕易就配合了。通常年紀小的孩子是很容易被引導的,只要大人也能夠充滿想像力

孩子需要有散步跑步的鍛鍊,可是小孩的體力跟不上爸爸媽媽,所以在安排戶外活動時要適當的休息,耐心引導孩子發現另一個好玩的地方,每次的距離由近到遠、慢慢延長運動的時間。千萬別用強迫的方式要求孩子像行軍一樣,若沒有好玩的目標,只是跟着大人一直走,小孩就會用各種理由說不好玩,甚至索性累到失去控制當街哭鬧起來。

※本圖文經布克文化同意,摘自《先懂孩子再懂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拷貝

作者薛文英易飛迅親子創辦人中華能力學習發展協進會 理事長。《先懂孩子再懂教》作者薛文英老師多年分享的親子教養經驗,以Q&A方式以及專業的解說,引導家中有1~7歲小小孩的爸爸媽媽,藉由讀懂孩子的情緒、語言及動作,同步瞭解孩子的個性天性的同時,能使孩子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