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中大貓熊」中華鱘大量死亡 荊州建橋疑是禍兇
▲在大陸有「水中國寶」之稱的「中華鱘」。已(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有着「水中大貓熊」、「水中活化石」之稱的中華鱘,被大陸稱爲「國寶」,但卻一直面臨滅絕風險。全大陸僅餘不足1000尾人工飼養着的子一代中華鱘親魚,其中有567尾養在湖北省荊州市,但最近荊州因開建羋月橋,導致養殖場遭搬遷,造成大量中華鱘死亡;目前,湖北省水產局已要求文旅區迅速暫停施工,做好相關保護措施。
據《澎湃新聞》報導,這567尾中華鱘,被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簡稱農業部長江辦)2017年下發的相關文件明確表述爲「極其珍貴」,佔現有人工保存子一代親本個體總量的一半以上,對完成中央要求以中華鱘爲代表的長江珍稀特有物種保護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
▲死亡的中華鱘。(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數量日漸稀少的中華鱘,近日傳出因爲荊州市文旅區開建羋月橋等項目,該養殖場遭遇徵遷,全場165畝已被徵85畝,加上施工影響,中華鱘接連死亡。
報導提到,農業部長江辦2017年11月專門致函湖北省農業廳,要求妥善處理其搬遷事宜一年後,這批中華鱘仍困在原地,並持續死亡;一年多的時間裡,體長2公尺左右的子一代中華鱘的死亡數字從6條已增加到36條。
▲死亡的中華鱘幼魚。(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死亡的中華鱘幼魚。(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中華鱘養殖基地中華鱘死亡事件持續升溫,截至目前爲止,在生態保護意義上更爲珍貴的子一代中華鱘死亡數量已經達到36尾。此外,該養殖場11月5日還有近6000尾子二代中華鱘(幼魚)集中死亡。
湖北省水產局偕同專家對恆升公司中華鱘死亡原因調查、分析;初步研判,恆升公司周邊的荊州市文旅區工程項目施工所產生的噪音、震動以及水源條件改變,對該基地中華鱘產生負面影響,與近期中華鱘的死亡有直接關係。
荊州市文旅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領導很重視,對中華鱘也採取了保護措施,他們採取的保護措施之一就是停工。」但澎湃新聞記者直擊發現,宣稱已經停工的工地仍在施工,敲擊聲不時傳來,工人忙碌,焊花飛濺。羋月橋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其施工現場與該場最大的中華鱘養殖池僅一牆之隔,距離約5公尺。
中華鱘又被稱爲「水中大熊貓」,起源於1.4億年前與恐龍同時期的白堊紀,是大陸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也是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每年11月份是牠們的繁殖季節,會從東海沿長江洄游產卵孕育後代,但如今野生中華鱘種羣產卵的數量已不超過百尾,在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升級爲極危級(CR)保護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