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貴目擊道存重磅登場

陳明貴,《藏器》,榜書,135 x 70cm,2020年。圖片提供/陳明貴

陳明貴,《夏山行旅》,75 x 65cm,2020年。圖片提供/陳明貴

陳明貴,《蒼龍詠志》,140 x 52cm。2020年。圖片提供/陳明貴

每逢歲末年終之際,書畫圈總會口耳相傳的文壇盛會「陳明貴書畫展」即將於本月16日在孟焦畫坊開幕。值得一提的是,陳明貴年年舉辦個展,逾三十載不間斷,今年則以「目擊道存」之名爲其絢爛的藝術生命持續華麗的演出。

臺灣書畫界無人不知韜暉書屋主人陳明貴,他的書法山水創作以及古翫收藏,可謂冠絕藝林中文系博士也是今年明宗獎社會組書法首獎書畫家蕭一凡指出,明貴先生從小歷經窮苦磨礪,其手書「地瘠種松柏,家貧勤讀書」五言聯,是敞開他存在意識的座右銘

擷取書法風骨氣韻

蕭一凡說,弱冠北上師大歷史系求學,旋即勤習書道,並深深着迷於文人雅逸風格的明貴先生,於而立之年前後,對自己書法的研習即已規範出碑帖融合的方向。他說:「一者,北碑隸勢的雄渾剛毅,表象出不懼失敗與努力求生的頑強性格;再者,南帖文房清供的尚雅情懷,引領出尚友古人與嗜古生新的經典道路。概言之,在碑帖融合之中又予以雙遣,在知白守黑的態度中內斂以持又不失自在啊!」

由上述言論不難看出,陳明貴能擷取書法美學藝術的「風骨」及「氣韻」,繼而浸潤其間形成獨特的創作內蘊,從而以高度的藝術涵養揮灑出強烈的生命力。

陳明貴二十學書,三十習畫。在他書畫路之始,即對南張北溥驚爲神人,後目睹江兆申書畫,歎服其文人氣象華滋韻遠。陳明貴屬於天助自助的書畫家,也遇到不少貴人提攜,如機緣侍乎朗秋、蓴波二師,潛習江派文人山水時近七載,也薰陶於張光賓戴蘭村與汪中等諸多前輩遺老,繼而從中韜養心性,宏大器識。所謂「士先器識而後文藝也!」對這段時期的陳明貴着實影響巨大且深遠。

蕭一凡曾讚歎:「陳明貴從師古人之跡而後師古人之心,於是宋畫之谿山行旅、萬壑松風、洞天山堂;元人之王蒙吳鎮;明以下之沈周文徵明石濤等之畫跡,幾乎日日目擊。繼而旦暮遇之,直師其心,冀成一家之法,是以皴法李唐和王蒙化出,構圖參弘仁與石濤之奇崛,染墨龔賢和王翬之清厚。」現已過耳順之年的他除山石之外,畫鬆更是立身山水畫壇的獨特標誌。

開創獨特筆趣墨韻

去年陳明貴的山水以巨鬆入畫,令人耳目一新,今年推出的作品《蒼龍詠志》透露出生機勃發、清奇雅趣之風,尤其強烈扭曲幾近變形的巨鬆,在透過視野角度的變換下,巨鬆猶如蒼龍蟄伏於崇山大石間,不僅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其奇思巧構,變幻合宜的畫風尤爲靈動而鮮活。他說,早年曾佇立於吳鎮《雙槐圖》前而頗受觸動,歷經二十年的積澱與淬礪,終能找到心中的筆趣與墨韻,開創出獨特的繪畫風格。

莊子所云之「目擊道存」,其意爲以眼相視,便知彼此心志,不必再多言語。今年陳明貴以此爲個展之名頗具深意,或許他深信在觀其創作的當下,畫中之道便恆存於觀者心中。展場除巨鬆、奇巖動人心目外,那八尺隸書大對聯、魏碑榜書,以及畫面上娟致精工的題字,亦令人無比震攝!一大一小之中兼合氣勢與典雅,進而從容有度,這既是陳明貴對藝創的信念,也是他道存於古今天人之間的生命態度。

中時藝博【快來加入粉絲團按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