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近在咫尺的“地球之腎”

崇明——近在咫尺的“地球之腎”

《拉姆薩公約》是溼地保護領域的首要國際公約,也是第一個保護單一生態系統的國際公約。公約對溼地保護的規定主要是:設立國際重要溼地名錄合理利用溼地;締約國的通知義務;建立自然保護區;國際協商合作等。上海崇明的東灘溼地在2002年被列入了《拉姆薩公約》下的國際重要溼地名錄。這裡是國際著名的候鳥亞太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棲息地,每年有108種、數百萬只溼地鳥類在此育肥、越冬和中轉……而這些字面上的抽象概念,在我們踏上崇明之後,才真正領會到它們的魅力

東灘的日出,西沙日落

“東灘的日出,西沙的日落。”幾乎每個當地人都這樣告訴我們。東灘溼地位於崇明的東面,太陽抹紅了地平線,染在無邊無際的蘆葦上,這便是一天的開始。而到了傍晚,太陽又從島西邊的西沙溼地落下,把最後一束光悄無聲息地從蘆葦上帶走,消失無痕江面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地人看慣了這些美景,覺得不甚稀奇,而我們卻對在浩渺的蘆葦蕩間行走,看着同伴消失在蘆葦夾道里感到新奇,對蘆葦蕩裡那優雅的白鷺的飛行姿態感到心怡

地球,在漫長的演化歷史中爲自己創造了完備的生態系統——森林海洋與溼地。森林、海洋的作用已被人們所熟悉,但是對於溼地,卻知之甚少。溼地是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擁有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所以溼地有着另一個美妙的名字——“地球之腎”。

五月是東灘和西沙的好時節,成片的蘆葦這時候已經長成了當地人所說的——蘆青,這很容易令人想起“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的浪漫來。而到了秋天,當地人向我們介紹說:那是另一個賞景的好時候,隨着西風漸起、北雁南歸,蘆青也褪下了它的綠色盛裝,杆身葉片呈現出金黃色,頂梢處是放白的蘆花,這時,我們崇明島人又將它喊作蘆柴

TIPS  建議行程方式:頭天傍晚到東灘溼地公園夜宿帳篷,夏日的晚上這裡伸手便能觸摸到城市裡久違了的螢火蟲。伴着鳥兒的鳴啼聲等待晨曦升起的那一刻,會變成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上午可遊覽整個東灘溼地,下午再前往西沙溼地,一邊遊覽,一邊等待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