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宗教裂痕 法國的平行世界
法國成爲歐洲對抗回教世界的前鋒!近兩週來法國接連發生因宗教衝突而產生的恐攻事件,血案背後代表着法國深層的社會衝突,也預示着歐陸隱藏的對於種族宗教乃至認同的嚴重裂痕。
法國向來以代表西方的自由、平等、博愛而自豪。由於過去法國的殖民歷史吸引了許多移民,加上晚近來自中東和非洲的難民潮,法國社會的構成尤其是大城市有了極大的變化。法國學者卡繆斯(Renaud Camus)在2011寫的大替換(The Great Replacement)概念,首次將西方白人生育率低和普遍存在的非西方移民羣體生育率高,長久下白人會被替換的現象解釋成「被侵略」,甚至稱這是對白人的「種族滅絕」(White Genocide)。這樣的觀念孕育了西方各國的極端右派,法國當然也不例外。
查理週刊接連以言論自由爲名諷刺回教先知穆罕默德則是衝突的導火線。週刊本身在2015年遭到回教極端分子的恐怖攻擊,導致12死11傷的慘劇。不過,查理週刊並不改其志,還是常常拿穆罕默德開玩笑。引起了在法國廣大回教徒的憤慨,他們認爲這是刻意的挑釁,以言論自由之名行醜化穆斯林之實。
此外,法國主流社會也無法成功的吸納移民,因此邊緣化的回教徒和主流社會實際上處在兩個平行世界,距離近在咫尺,但心靈差距十萬八千里。
法國中學教師因展示查理週刊而被年僅18歲的回教徒斬首,總統馬克宏反映主流社會的憤怒,計劃嚴格立法規範不符合法國法律的伊斯蘭習俗。引來本來就和馬克宏不和的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的罵戰,但雙方的爭執很快地就蔓延到其他地區而且涇渭分明。歐陸國家支持法國,而中東和其他回教國家譴責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