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手抖、駝背...腦細胞已死40%!巴金森氏症有救嗎?

▲腦內多巴胺分泌不足時,雙手會一直顫抖。(圖/翻攝自pixabay)

文/藥師KIKI

巴金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疾病,也就是腦中負責分泌多巴胺的黑質細胞死亡,腦內多巴胺分泌不足時,會出現雙手一直顫抖、越走越駝、字寫越來越小、僵硬…等症狀,當出現以上症狀時,其實腦中黑質細胞已經死亡30%-40%以上了,巴金森氏症主要發生於老年人,在臺灣65歲以上發生率約1-2%。

最近英國研究指出,用神經營養因子(GDNF)的腦蛋白,直接注入腦中,讓垂死的腦細胞再生,可以改善病情。GDNF在動物實驗上,不但可以終止因巴金森氏症而被破壞細胞,還可以讓已經被破壞的細胞再生,但是口服GDNF無法通過血腦障壁,因此需直接注射制腦中。

▲在腦部注射神經營養因子(GDNF)的腦蛋白。(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透過手術將4根管子放入大腦,並定時輸注GDNF,35人分成兩組,一組注射GDNF,另外一組注射安慰劑,爲期9個月的盲測,但是結果竟是兩組結果皆是患者有大幅度改善,也就是注射GDNF組的跟安慰劑組的改善效果相當,這讓許多專家失望。

對於巴金森氏症治療方式,許多口服藥改善效果並不好,近期有些新藥,例如長效的左旋多巴胺改善運動困難的症狀,也有一些腦部的深層刺激,上述試驗,連安慰劑組都有效果,也可能是腦部放入管子進而刺激腦而改善巴金森式症狀有關,這就需要更多研究了。

▲巴金森氏症治療方式透過口服、手術都有,但成效有限。(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咖啡的人比較不容易患巴金森氏症,不過喝過多咖啡可能會導致胃食道逆流建議適量即可;當然也有研究指出巴金森氏症跟體內益生菌有關,不過這都還在研究階段,關於人類腦的研究(如巴金森氏症、失智症)都很緩慢,解盲也常常失敗,因此,我們還在等待科學家發明新藥的同時,還是改善生活習慣,如減少使用殺蟲劑飲食與運動改善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Kiki藥師,留學英國,曾任醫連鎖藥妝醫院藥師、亦曾擔任製藥廠經理

這裡悶、那裡痛,親友說吃這個藥卡有效?看病領藥怎麼吃老霧煞煞?用藥治病、要命可能只在一線之間,可不能一知半解!《ETtoday健康雲》開闢新專欄「藥師站臺」,歡迎來信提出你的用藥難題,我們將請專業藥師來解答你的疑惑,幫你顧健康!信箱:lifenews@ettoday.net◎鎖定每日刊文,看看專家怎麼解開難題!

資料來源:

https://www.bbc.com/news/health-47370498

http://www.pdcenterntuh.org.tw/UpLoad/F122007123016421031.pdf

https://bit.ly/2Ygzm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