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註冊制下平均發行市盈率走低 目前降至34倍
(原標題:創業板註冊制下上市公司平均發行市盈率走低 目前降至34倍)
截至11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落地已滿3個月。在註冊制下,創業板建立了以機構投資者爲主體的市場化詢價、定價、配售機制,引導市場各方理性定價。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整理,從8月24日註冊制實施以來,創業板公司發行市盈率逐步走低。截至11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下48家企業上市,平均發行市盈率爲34倍。其中,首批18家企業發行市盈率平均值爲39.3倍,此後上市的30家企業發行市盈率平均值爲30.9倍。
從發行市盈率具體排名來看,市盈率最高的是穩健醫療,爲65.96倍,其次爲廣聯航空,爲61.67倍,康泰醫學爲59.74倍;最低的是惠雲鈦業,爲16.12倍。
從首日漲跌幅表現來看,48只創業板個股股價平均上漲257.3%。其中,康泰醫學股價上漲1061.42%,緊隨其後的是迦南智能股價上漲693.42%,卡倍億股價上漲743.27%,大葉股份股價上漲561.53%,惠雲鈦業股價上漲527.47%。
截至11月24日收盤,上述48只個股的收盤價比首發價格上漲幅度都超過10%,其中,收盤價比首發價格上漲超過50%的個股有42只,收盤價比首發價格上漲超過100%的個股有34只。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詢價定價是IPO的關鍵環節,定價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創業板註冊制詢價定價配售機制總體符合市場化的規律,充分發揮了市場化發行定價機制的作用,有效降低了中小企業的發行成本,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更好地促進了資本和實體經濟的有效循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最近,機構參與詢價定價配售趨於謹慎,註冊制本身不支持炒新行爲,因爲註冊制有可能對新股的供求關係產生影響。新股炒高並不意味着新股有高價值,而僅代表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二級市場投資人的情緒和看法比較樂觀。
“詢價配售機制,在創業板註冊制下,還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未來,新股上市的漲幅會越來越趨於理性。好公司會有更高的溢價,不被市場認可的公司出現破發的可能性也會提升。市場要發揮資源配置優化的作用,就需要市場化區別劣幣和良幣。”盤和林說。
就下一步如何優化和完善創業板詢價機制,郭一鳴表示,首先,應加大監督力度,包括強化對於詢價定價過程的監督和規範;其次,堅持法治化改革,加大處罰力度,尤其是對發行定價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爲,應從嚴處罰;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和風險揭示的範圍。
盤和林認爲,要杜絕“串價”行爲,也就是部分機構抱團報低價的行爲。因爲,這些行爲影響了上市公司IPO的融資額,而機構則意圖通過壓低配售價格的方式,在上市後擴大收益。由於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遵循的邏輯並不相同,所以市場可能會因爲機構行爲的不規範而失靈,此時需要監管及時跟進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