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蒲遷村…居民怒「被當次等公民」!陳其邁允諾「會有房子住」

高雄市長陳其邁出席大林遷村座談會。(資料照/記者洪靖宜攝)

記者黃子倩/高雄報導

高雄市長陳其邁今(26日)上午與市府團隊會同經濟部工業局航港局單位出席由立委賴瑞隆主辦的「大林蒲遷村座談會」,向當地居民報告最新遷村計劃草案工作進度內容。不少居民不滿被當「次等公民」,認爲目前的遷村方案仍不完善,擔心遷村後沒錢蓋房,無地居住,盼政府能有配套措施。對此,陳其邁允諾,會讓居民有房住。

行政院去年10月核定「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總計劃經費爲1045億元,其中研議近10年的大林蒲遷村案的經費則是589億元。大林蒲指的是高雄市小港沿海地區,包含鳳森鳳林鳳興鳳源、鳳興、龍鳳六個裡,由於周邊爲工業區,居民長期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造成生活居住品質下降,經市府普查後,纔會出現遷村計劃。

高雄市政府都發局長楊欽富出面說明簡報內容,強調會保障居民三大權:居住生活權、財產權社會權,並提出多元遷村方案,針對各種不同狀況的居民,像是住商、非住商,或者是有房無地、無房地者,給予不同的補償以及安置的選擇。

然而,開放居民發言時,有居民認爲,政府讓大林蒲居民活得像「次等公民」,希望市府能向中央代位求償,也覺得目前遷村方案不夠完善,像是座談會焦點「一坪換一坪」,農地等非住商地無法適用,居民也感到相當不滿意,認爲不能只適用於建地(商地),農地等非商地應比照辦理,居民就擔心遷村,恐會出現無房住的情況,政府應蓋好房,減輕居民負擔。

聽完居民想法,陳其邁允諾,會讓居民有房子住,社會住宅以最低租金出租,而想居住在透天的民衆,他也承諾會整畸零地,使居民可加購土地,並請高雄銀行提供低利率貸款、減免土地增值稅。至於廟宇宗祠部分,陳其邁表示,會爭取經費,將信仰中心補償做好,也會保留原裡有的公共建設,以維護居民的居住權益,屆時補助若不夠,會向中央請款。

陳其邁說道,大林蒲遷村最重要就是照顧人民的生活權、財產權及社會權,讓大林蒲居民受最好照顧,相信大林蒲居民也會非常珍惜,相對好的環境,未來居民跟市府努力,大家共同促成環境改善,不僅有好的補償條件,有好的生活環境,更會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務及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