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擴大進口美國農產品 人民網稱「符合中方利益」

▲越來越多的美國產品正在走進大陸市場,擺上消費者的餐桌 。(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是美國農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所以決定增加進口量。對此,中央黨校研究曾業鬆表示,大陸食品消費結構正在升級,導致農產品需求較大,增加美國農產品進口,「有利於優化我國食品結構多元化佈局。」

人民網報導,大陸海關統計,中美農產品2017年貿易額達318億美元(約新臺幣1490億元),其中,大陸自美國進口241億美元 (約新臺幣1129億元),對美國出口77億美元(約新臺幣360億元),中方逆差164億美元(約新臺幣768億元)。

美國牛肉大豆等產品性價比全球領先,而且具有穩定的供應能力農業村部監測數據指出,大陸大豆進口額年年攀升,2017年進口首破9000萬噸,全球進口9552.6萬噸,比上半年還要多出973.7萬噸,增長了13.8%。其中,美國的大豆佔了34.4%。

農業農村部指出,大陸農業生產已經啓動實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雙行動,希望能推動化肥減量、農藥減量的傷害。據瞭解,進口糧食有利於保護耕地,實現部分地區土地輪作休耕;有利於化肥農藥減量化使用,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報導指出,大陸人均資源(人均能量)不足,必須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大部分的農產品和糧食最基本供給必須立足「國內生產」,億萬農民生計必須依靠農產業健康發展,適度擴大包括美國農產品在內的進口是國情決定的「必然選擇」。大陸增加美國進口農產品,是根據雙方市場的供求情況,也是基於市場經濟原則的自主決策結果

農業農村部經濟研究中心主宋洪遠表示,目前必須統籌協調好當前去庫存(解決庫存)與適度進口的關係充分考慮農產品生產與消費的替代性,確保生產、消費和進口三者協調,爲大陸實現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