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房企帶頭降價房價回調有譜

文接B2版)

價往往會在政策出臺2個月左右產生反應,尤其大多數開發商已經體認到政策幾乎不可能放鬆,因此最晚在7月初,就會採取全面降價銷售政策,以應對當下呈現觀望的市場。某證券公司的房地產行業分析師指出:「現在已經出現了房價下降傳導擴散的現象,即由一線城市傳導到二、三線城市,或由郊區傳導到市區,降價應該是一種趨勢。」

由於不看好後市,新國十條後,已有少量的退房出現,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統計顯示,綠地集團的「新裡西斯萊公館」,4月28日開盤後一度熱銷,但5月1日開始陸續出現退房紀錄,截至6月24日,已有16條退房紀錄,退房的原因恐與近期綠地集團降價有關。

其他如「北京阿爾法社區」、「林肯公園」、「中信城」等多家樓盤都受到政策波及,退房的買家部分是因二套房政策生變,無法辦理貸款直接要求退房,部分則是認爲受到新政影響,房價將下調而要求退定,而這些退房,開發商就順勢拿來促銷。

順勢降價 化被動爲主動

降價也成爲開發商不得不開始面對的臨界點,某開發商表示:「很多開發商考慮的不是降不降,問題是怎麼降、降多少。新盤還好一些,直接以區域低價開盤,把壓力丟給競爭對手,但在售樓盤絕大多數已銷售一段時間,前期價格一路飆升,現在價格成爲罩門,一旦價格迅速回落,不僅容易引起已購屋者的糾紛,還會讓潛在買方加深樓盤價格下探憂慮,屆時,房子更賣不動,開發商的角色就變得更加被動。」

此外,新盤開與不開也陷入兩難,根據亞豪機構統計,7月北京計劃開盤的項目34個,新浪樂居樓盤數據統計的計劃入市項目則爲33個,與去年同期的45個項目計劃開盤相比,今年7月開盤數量下滑約25%。亞豪機構副總經理高姍表示:「受新政以來樓市成交持續低迷的影響,不少項目還在是否開盤之間遊移不定。」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7月總體開盤數量預計比5、6月少,但純新盤計劃開盤數量卻在增加。統計顯示,6月中上旬,北京共6個純新盤項目入市,5月純新盤項目更只有1個,但7月計劃入市的純新盤將達到10個。

此外,部分新項目入市還有一種「趕早不趕晚」的現象,某新盤項目負責人指出:「當下恐怕還沒達到政府調控期待的效果。現在加快入市節奏,無論是低價入市或推出優惠,先贏得一部分市場纔是上策,否則到第3、4季可能更被動。」

中國知名房產專家陳真誠指出,一般而言,成交量持續下降約3個月左右,房價就會出現明顯下降。今年下半年,一手房價的降幅可能達30%。

第三季 房價將明顯下跌

除了降價之外,轉售爲租也成爲度過目前房市低潮的選項之一,沒有財務壓力的投資客,乾脆把手上的物件由賣轉租。廣州滿堂紅地產資料顯示,6月上旬與中旬,廣州二手房供給量減少20%,新政後一度出現的恐慌性拋售漸漸平息。

滿堂紅地產市場部人員沈銳培認爲,前2個月市場出貨主要集中在專業炒家,目前市場上多是不急需資金的業主,多害怕現在出貨會虧本,因此選擇轉售爲租。從6月廣州房市租賃房源增加1.8%,可租可售的房源增加5.4%,就可看出端倪

目前市場上買方瀰漫濃厚的觀望心態,根據《華夏時報》和搜狐焦點調查,84%的受訪者仍有購屋計劃,但近7成受訪者表示不會立刻購房,將繼續採取觀望策略,主要是目前降價幅度未達心理預期

不過,有6成受訪者表示,如果房價下降30%,就會迅速入市。計劃購房的北京民衆張先生表示:「9.8折、9.5折一直都有,但降價的房源都在六環外的郊區。很多人都說房價降了,但我還沒感覺到。」

對於買方的預期心理,中廣信地產機構施加勝認爲:「如果政策持續調控,第3季末,房價下降30%的可能性很高。一方面是前段時間房價上漲過快,30%的降幅,不會影響開發商的利潤,以及開發款項的回收;另一方面,根據2008年的市場經驗,折扣達到30%的時候,買氣纔會真正好轉。」

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主任徐楓指出,房價將是階梯式的走勢,先是很長時間的拉鋸,到了一個時點後就會陡然地下降,而「現在還處於第1個階段,到了第3季,房價會進一步下跌,其中,全國性大開發商集中的北京、上海與廣州,房價鬆動將會最明顯。」

業界人士預期,第3季特別是8、9月房價將進一步下跌,屆時,一線城市房價的明顯鬆動將讓愈來愈多人相信,新一輪房地產調控舉措能夠達到既定目標,因此,專家認爲,接下來政策持續的力度不會減弱,一系列長期性制度建設,將隨當前的調控逐步走向深化,而在成交量持續低迷,與房價已現整體性調整的情況下,不少業界人士認爲,短期內出臺更嚴厲調控措施的可能性較小。

調控新政 將深化爲制度建設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調控政策出現鬆動的可能性很小,且價格迴歸到比較合理的區間不是調控唯一目標,另外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等,也都是調控的基本內容和目標。」

大陸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表示,目前包括部分地方政府在內,對此次樓市調控多少存在疑慮,甚至認爲之前幾次的樓市調控,最後都以放鬆或救市告終,以此推斷下半年或明年初中央可能會救市。

不過,王玨林認爲,此次調控和先前有許多不同。第一,這次調控由國務院親自操刀,國務院出臺具體措施,再由地方政府落實。第二,本輪調控呈現差別化,即打擊投資、增加保障性住房,使得剛性需求不受影響。第三,本次調控抓住問題根源,包括供給不足、管理不完善。第四,此次調控對房價上漲過快的一線城市影響大,但對600多箇中小城市影響較小。

大陸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便指出:「從短期到中長期的內在邏輯來看,這一輪房地產調控新政,應該會引導出新的制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