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意義重大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這是繼5月12日提出有效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連帶影響後,大宗商品議題再次出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
總體來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自去年二季度觸底反彈後,於三季度起開啓了一輪至今仍未徹底“退燒”的上漲潮。截至目前,製造業上游主要原材料價格已創出歷史新高,僅看去年三季度以來的價格,鐵礦石、焦煤漲幅超過80%,動力煤、LME銅、布倫特原油漲幅超過70%。另外,反映一攬子大宗商品價格的CRB商品指數上漲超過50%,國內的文華商品指數也上漲超過40%。
一是我國率先走出疫情實現復工復產,在海外製造業停擺的情況下,大量製造業的海外訂單迴流中國,拉動了中國製造業對大宗商品的需求。
二是爲應對疫情和恢復經濟,美國出臺了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計劃,帶來了全球流動性氾濫,在大宗商品金融屬性增強的背景下,大量資金涌入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助推價格上漲。
三是我國對大宗商品的海外依存度較高,但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供給側寡頭壟斷和定價機制金融化的背景下缺乏定價權,價格易漲難跌,容易被國際金融資本和寡頭供應商狙擊。
當然,國內製造業的很多細分產業存在的產業集中度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問題,國內一些遊資散佈不實信息,對大宗商品進行炒作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起着推波助瀾的作用。
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對我國製造業影響較大。目前製造業原材料成本佔到了製造業生產成本的60%以上,一方面,企業對上游國際大宗商品寡頭的議價能力較弱;另一方面,製造業下游市場接近完全競爭,企業沒有能力將上漲的成本全部向下遊轉移,所以成本的上漲在擠壓制造業利潤的同時,會壓制製造業的投資意願。
從宏觀層面來看,製造業投資意願降低會給就業帶來壓力,進而影響居民消費。從4月份消費數據看,目前國內消費尚未恢復到疫情發生前的水平,如果消費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將進一步制約居民消費意願。另外,還須警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通過PPI向CPI傳導,防止輸入性通脹風險。
從全球大宗商品產地和製造業分佈的空間格局來看,短期內難以改變大宗商品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現狀,但這不意味着我們只能被動接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我國製造業帶來的利潤擠壓和給宏觀經濟帶來的運行壓力。
我們應統籌降碳和發展的關係,保障國內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國產大宗商品的供給;應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提高廢鋼、廢銅等可循環替代品的使用比例,通過關稅調節來促進廢鋼、生鐵、廢銅等產品的進口;應通過產業政策引導製造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一方面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出口關稅控制初級加工品的出口,抑制不合理的原材料需求;應暢通物流運輸環節,減少因運力短缺導致的運費上漲和商品跨區調配不暢導致的價格上漲;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行業自律和信息發佈作用,及時發佈權威的行業運行、社會庫存和供需信息,穩定市場預期;應加強市場監管,重拳出擊整治市場秩序,對重點品種的價格和異常交易進行監控,嚴厲打擊散佈虛假消息、串通壟斷、囤積居奇等行爲;應加強對期貨市場的管理,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通過期貨套保控制生產成本,並嚴厲打擊金融資本通過期貨市場炒作大宗商品的行爲。
總之,要發揮好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的合力,綜合施策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的工作,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減負,化解輸入性通脹風險,爲經濟持續復甦和“十四五”開局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