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即日起不再擔任阿里集團董事 完成全面平穩交接

9月30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年度股東大會公告顯示,按照兩年前的一系列傳承安排,馬雲自即日起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

2018年9月,馬雲發出全員信宣佈,2019年阿里20週年之際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由張勇接任,同時爲組織的順利過渡,在此後將繼續擔任董事會成員,直至2020年阿里巴巴年度股東大會。

一年前,張勇已順利接任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此次馬雲如約退出阿里董事,意味着阿里巴巴已全面平穩完成交接棒。

而馬雲也如他所承諾的一樣,“永遠是阿里的1號員工合夥人”。今年以來,阿里巴巴投入全球抗疫和支持小微商家復工復產,馬雲公益基金會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馬雲同時也按照自己多年的願望,把更多精力投身到公益與教育,包括致力推動鄉村教育、環境保護非洲青年及創業家發展、女性賦能等事業

目前阿里實行"合夥人"制度,馬雲和蔡崇信作爲永久合夥人。根據制度設計,即便離開董事會,馬雲對於阿里巴巴依舊有足夠的控制權

阿里集團最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包括董事會主席張勇、蔡崇信、武衛、J. Michael EVANS、井賢棟及Kabir MISRA;以及獨立董事董建華郭德明、楊致遠、E. Börje EKHOLM及Wan Ling MARTELLO。

相關閱讀:

買買買!馬雲:未來全球化將由中國內需驅動

“今天是原來的,傳統的,工業時代的全球化正在終結。新的,真正的,數字時代的全球化纔剛剛打開。”今天,馬雲現身海南,參加由中國企業俱樂部主辦的2020中國綠公司年會,和企業家探討全球化、數字化疫情後的企業家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馬雲分享了自己對全球化的三個觀點:第一,新的、真正的、數字時代的全球化纔剛剛開始;其次,新的全球化由中國內需驅動,中國14億人口的內需會帶動世界經濟;第三,新的數字化是一種服務世界的能力

馬雲認爲,新的全球化和過去的全球化有很多不同。以前,全球化是發達國家和大企業主導;未來,全球化應該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走向世界;以前貿易是全球化的主力,未來科技將是全球化的主力;以前是人在流動、貨在流動;未來是數據在流動、服務在流動;以前是傳統企業的全球化,未來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企業的全球化。

“未來,任何一個人,只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做全球做生意,未來所有的中小企業都必須是跨國公司。“馬雲說。在他看來,過去三十年是6000家大企業決定了全球化,未來應該是6000萬家小企業決定了全球化,"這是世界給予我們巨大的機會"。

馬雲認爲,未來的全球化將由中國內需驅動。新一輪的全球化,中國將會從“賣賣賣”變成“買買買”。上一次全球化由美國3億人消費驅動,中國14億人口的內需,會驅動下一輪全球化,帶動世界經濟。

此外,在馬雲看來,新的全球化是一種服務世界的能力。 “全球化的核心是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創造獨特價值,創造就業,做當地做不到的事情。”如果說過去中國走出去,必須要人出去、機器出去、資金出去;今天中國走出去需要信息出去、服務出去、價值出去。

馬雲鼓勵中國企業應該堅定的走向全球,但不是去征服全球,而是去創造價值。“我們走出去要贏回來的不僅僅是利潤,更應該贏回來的是尊重。”

此前在多個場合馬雲曾提出,在今天巨大的不確定性中,數字化是唯一的確定性。今天,他再次重申了這一觀點。“數字化一定會全面改造所有的行業,不是每個企業都要轉型,但是每個企業都必須升級,完成數字化升級。”

參加此次綠公司年會之前,馬雲剛剛去過武漢。疫情之後,他和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的成員們對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有了新的共識。“疫情是突發的災難,企業家必須主動擔當;疫情結束以後的經濟恢復,企業家更是責無旁貸。”馬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