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過低的危害比膽固醇高的危害還大,怎樣吃纔是健康的?
很多人都擔心膽固醇過高會給身體帶來嚴重後果,千方百計地降低膽固醇。但很多人不知道,缺乏膽固醇,也一樣會危及生命。
膽固醇並不是“壞蛋”,而是我們身體和生命不可或缺的成分。
細胞膜包圍在人體每個細胞外,膽固醇是它的基本組成成分。如果缺乏膽固醇,細胞脆性增加,容易引起細胞破裂。因此,可以想象,如果沒有膽固醇,細胞就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細胞是人體的基本單位,沒有細胞,生命也將終止。
膽固醇在肝臟中可轉化成膽汁酸,然後儲存於膽囊內。進食後,膽汁酸可釋放入小腸,參與脂肪的消化。膽汁酸可將大顆粒的脂肪轉化成小顆粒的脂肪,這是脂肪消化的第一步,小顆粒脂肪更容易被小腸中的脂肪酶分解。
人體中多種激素,都是由膽固醇合成。膽固醇在體內代謝後可轉化爲孕醇酮,再由孕醇酮合成皮質激素、孕酮、雄激素、雌激素等。
如果膽固醇水平過低,皮質激素合成減少,會導致應激能力減弱,免疫力下降。
性激素合成減少,會影響到性功能和生殖能力。有些女生節食減肥,結果月經不調甚至閉經,膽固醇減少導致性激素降低是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長期素食的女生,結婚後久久不能懷孕,開葷後就懷上了,現在知道是爲什麼了吧。
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可轉化爲維生素D。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以及鈣在骨骼中的正常沉澱。補鈣不補維生素D,效果是不好的。而從食物中獲得的維生素D不多,曬太陽是最重要的來源,但前提是體內有充足的7-脫氫膽固醇。
凡事都是適可而止,過猶不及。膽固醇雖然對生命有重要意義,但過高了又會影響健康。
膽固醇過高與動脈粥樣硬化和靜脈血栓的發生有密切關係,進而又增加中風、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這是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最擔心的事情。
膽汁中含有膽固醇,當膽固醇過飽和,就會形成結晶,這就是膽結石的主要成分。
導致膽固醇過高的主要原因有:攝入過多和代謝異常。
人體內的膽固醇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身體的自我合成,另一個是從食物中攝取。
人體內每天需更新1-1.2g膽固醇,其中,大約80%由身體自我合成,只有20%需從食物中補充。
如果食物中攝入的膽固醇增加,人體自我合成會相應減少,以維持平衡水平。
雖然膽固醇主要以身體合成爲主,但合理控制飲食中的膽固醇含量,仍然是維持體內膽固醇水平的重要方法。
每人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約爲200mg,即能滿足身體需求。而膽固醇的吸收率大約只有30%,隨着食物中膽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會相應下降。
200mg膽固醇相當於1個雞蛋中膽固醇的含量,或3-4個雞蛋的膽固醇吸收量。
中國營養學會參考各國不同人羣脂肪推薦攝入量,並結合我國膳食結構的實際,提倡成年人每人每天攝入膽固醇不超過300mg。
即使膽固醇攝入量不高,但有些人仍然出現膽固醇過高的情況,這是因爲膽固醇在體內的代謝出了問題。
比如,肝臟可將膽固醇轉化爲膽汁酸,如果肝臟功能出了問題,膽固醇的轉化減少,就會導致血中膽固醇含量增加。
膽固醇轉化爲膽汁酸時,也必須經過羥化作用,維生素C則影響此種羥化過程。維生素C缺乏時,膽固醇轉化爲膽汁酸減少,以致膽固醇在肝內蓄積,血中膽固醇濃度升高。
膽固醇的轉化,還與多種營養素密切相關,如亞油酸、鈣、磷、鐵、碘、銅、維生素B2、維生素B6、葉酸等,都對膽固醇的代謝有影響。如果缺乏這些營養素,同樣可能引起膽固醇升高。
飲食控制仍然是主要方法。
膽固醇幾乎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畜肉中的膽固醇含量普遍高於禽肉;畜肉中的膽固醇含量大體相近,肥肉比瘦肉高、內臟比肥肉高、腦中含量最高;一般魚類的膽固醇和瘦肉相近;貝殼類和軟體類高於一般魚類;蛋黃、魚子、動物內臟的膽固醇含量最高。
根據膽固醇含量的不同,可將食物分成高、中、低三等。
(1)低膽固醇食物:每100g食物中膽固醇含量低於100mg的食物。
如:瘦豬肉、瘦牛肉、瘦羊肉、草魚、鱸魚、鯧魚、帶魚、鴨肉等。
(2)中膽固醇食物:每100g食物中膽固醇含量100-200mg的食物。
如:雞肉、肥豬肉、肥牛肉、肥羊肉、海蟹、鯽魚、蝦等。
(3)高膽固醇食物:每100g食物中膽固醇含量高於200mg的食物。
如:豬肝、牛肝、羊肝、黃油、乾貝、蝦皮、雞蛋、松花蛋、蟹黃、豬腦等。
高膽固醇食物減少攝入頻率,如每週不超過1次,每次的攝入量也不要過多;中膽固醇的食物可每週2-3次;低膽固醇食物可相對多一些。
植物性食物基本上都不含膽固醇,而含有結構與膽固醇相似的植物固醇,植物固醇沒有導致動脈硬化的作用,而且,在腸粘膜中,植物固醇可以和膽固醇競相吸收,反而能抑制膽固醇的吸收。
蔬菜水果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充足的維生素C可保證膽固醇的轉化,從而維持膽固醇的水平。
膽固醇轉化成膽汁酸後,儲存在膽囊中,再釋放入小腸參與消化。在小腸尾部,85%-95%的膽汁酸被重新吸收入血,肝臟重新吸收膽汁酸,不斷循環利用。而那5%-15%的膽汁酸會隨糞便排出體外,肝臟需要產生新的膽汁酸,來彌補這部分損失,這時就要消耗膽固醇。
膳食纖維有結合膽固醇和膽汁酸的作用,使膽汁酸更多的排出,而不是被重新“回收”利用,這樣,肝臟就要利用更多膽固醇合成膽汁酸,來補足膽汁酸的丟失。
粗雜糧、蔬菜、水果、菌類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
大豆中不僅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亞油酸,還有一種天然植物活性物質——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可以將更多的膽固醇清除出去。
黃豆、黑豆都屬於大豆,豆漿、豆腐、豆皮、豆芽都是大豆製品。
蛋黃中的膽固醇確實很高,但蛋黃中也含有卵磷脂,卵磷脂對肝臟有益,能調節體內膽固醇的水平。所以,蛋黃並不是膽固醇高的人羣的禁忌食物,只要不過多食用,無需擔心。
其他食物也有類似情況,動物性食物中膽固醇含量較高,但同時也是鈣、鐵、維生素B2等營養素的重要食物來源,這些營養素對平衡膽固醇有益,所以,各類食物合理搭配纔是最好的,而不是一味的多吃或不吃。
膽固醇的代謝與多種營養素有關,而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各不相同,不能簡單地將它們劃分開來。所以,在日常飲食中,不用過於糾結怎麼吃,只要遵守以下原則就好:
粗細比例3:7,如果已經出現膽固醇過高,粗細比例可調整爲4:6或5:5。
葷素比例爲3:7,如果已經出現膽固醇過高,葷素比例可調整爲2:8。
每頓飯只吃7分飽,早餐和午餐各佔40%,晚餐只佔20%。
每天必須有一種大豆或大豆製品;至少一種菌類,包括木耳、平菇、松蘑、榛蘑、口蘑、金針菇、海帶、裙帶菜等。
烹飪方法以蒸、煮、燉爲主,炒菜時少放油,煎、炸、燒、燒等越少越好。
膽固醇的代謝主要場所在肝臟,所以,肝臟功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膽固醇的水平。
熬夜傷肝,尤其是半夜1點-3點,是肝功能最旺盛的時候,如果此時不睡覺,肝臟代謝受影響。
有一種肥胖,叫“過勞肥”,越累、睡得越晚,越容易胖。因爲半夜不睡覺,會影響肝對脂肪和膽固醇的代謝,所以,越勞累反而越胖。
肝主情志,情緒的變化都與肝有關。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很快,學習、工作、生活壓力都很大,無形中已經加大了對肝臟的負擔,如果情緒管理不好,對肝臟的影響更大。
肝是解毒器官,菸草中的毒素、酒中的乙醇都需要在肝臟中代謝。肝臟只有一個,要乾的活兒那麼多,哪裡忙得過來,忙得了這樣,就會忽略那樣。
膽固醇是身體不可或缺的成分,過高過低都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
膽固醇過高的主要原因有攝入過多和代謝異常。
控制飲食中的膽固醇含量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保護肝臟,保證身體的正常代謝能力,也很重要。
只要遵循粗細比3:7,葷素比3:7,每頓7分飽,每天保證一種大豆或大豆製品、一種菌類,烹飪方式以蒸、煮、燉爲主,基本上能將膽固醇控制在合理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