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日激增75億元 滬深300ETF規模領跑股票ETF

證券時報記者 李樹超

本週二A股大漲,各路資金借道股票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積極佈局市場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受到資金青睞,單日規模激增75億元,以545.63億元規模位居股票ETF榜首,與507.33億規模的華夏上證50ETF一起,成爲全市場規模超500億元的股票ETF“雙龍頭”。

滬深300ETF規模登頂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5日收盤,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最新規模爲545.63億元,在當日3.18%的大漲中,該基金總份額激增11.35億份,以區間成交均價測算,當日淨流入資金高達60.09億元。

5月24日,華夏上證50ETF還以496.79億元的規模,領先於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470.29億元。而在5月25日的大漲中,華夏上證50ETF總份額減少2.7億份,此消彼長間,股票ETF市場的龍頭產品易主

“股票ETF龍頭易主是市場選擇的結果,關鍵還是對標的指數的認可度,這是ETF產品最終能否做大的決定性力量。”華泰柏瑞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監、滬深300ETF基金經理柳軍表示,滬深300指數在市值覆蓋度行業代表性、個股集中度、指數流動性等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能較好地體現滬深300指數在A股市場的標杆性地位,絕大多數機構投資者也以滬深300指數作爲重要的業績基準之一。

柳軍認爲,滬深300指數不是一成不變的,其行業變遷及時反映了中國經濟轉型和變革成果:十年前,滬深300指數還是以“五朵金花”爲代表的工業經濟,以投資拉動爲主的傳統經濟;隨着中國經濟的不斷轉型,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目前滬深300指數中以消費和醫療爲代表的內需行業佔比超過30%;近幾年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的過程中,以信息技術爲代表的行業又上升爲第三大行業。

“股票ETF龍頭易主是一個正常現象。”望京博格主筆鄭志勇也認爲,滬深300ETF、上證50ETF、中證500ETF等主流寬基ETF龍頭,都曾經成爲股票ETF中規模最大的產品。本週二的市場大漲中,滬深300ETF規模增長明顯,且在交易日內多數時間出現了溢價現象,說明有很多資金買入。

歷史數據來看,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三大主流ETF產品,也呈現了與股市走勢和市場風格的密切關係。如2012年~2015年的中小盤行情中,中證500ETF規模快速增長;而在2017年前後的“漂亮50”行情中,上證50ETF規模也是快速攀升;隨着滬深300指數迭創新高,近期滬深300ETF規模也是不斷走高。

貨幣ETF總規模

超9000億

伴隨着近期股市的回暖和新發基金的馳援,從總數據看,截至5月25日,全市場435只非貨幣ETF總規模達到9084.16億元,接近萬億關口。

“ETF產品遍地開花也是廣大投資者‘投票’的結果。”在華泰柏瑞基金經理柳軍看來,ETF市場不斷壯大,一是因爲近年來在滬深證券交易所引導下,基金行業開展了大量投資者教育和宣傳工作,使廣大投資者認識到了ETF這個產品類型;第二,ETF具備交易便捷、風格清晰、費用低廉的特點,從而充分激發了投資者對於優質ETF的需求;第三,基金管理人爲了滿足投資者日益增長的產品需求,也在積極發行推出更多產品,最終形成了“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供需相互促進”的動態平衡

柳軍認爲,ETF分散投資的特點,幫助投資者避免了因個股選擇失誤造成的意外損失風險,而且交易方式和效率與股票完全一樣,符合投資者的交易習慣,大大節省了投資者的時間和精力

從相對小衆產品,到2018年以來規模逐年上臺階,非貨幣ETF市場規模不斷壯大,各家基金公司也積極佈局產品線力爭做大產品規模,讓該類基金的市場空間也不斷擴容。

在鄭志勇看來,在ETF產品規模做大的影響因素中,基金的首發效應非常重要,如果在基金首發效應同時將產品的品牌植入人心,就可以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另一方面,及時佈局各個寬基、細分行業及策略的產品也很重要,這也是近年來部分公募集中佈局各類ETF產品的重要原因。

“做大ETF規模影響最大的因素可能還是首發效應。”鄭志勇表示,因爲不知道未來哪些產品可能會“長大”,公募基金一般就會選擇多點“播種”,針對規模增長較快的產品再做集中的資源投放和品牌營銷等,推動部分產品規模的快速增長。

雖然同樣重視首發效應對ETF產品規模做大的因素,但柳軍也指出,很多首發規模並不大的ETF,如光伏ETF、港股通50ETF等,甚至有不足10億首發規模的,同樣也可以把規模做起來。

他認爲,做大ETF規模絕不是偶然的事情,基金公司對於市場需求時機等因素的把握也能起到關鍵作用。“基金公司的營銷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從首發到持續營銷,從線上到線下,從文字到視頻,營銷手段也在不斷進化,變得更加多樣和立體,最終的目的是要將產品特點和時機觸達終端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