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歐洲的當務之急”

2020年註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肆虐,中美博弈加劇,歐盟也重新審視對華關係,提出“制度性競爭對手”的概念。這一切給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帶來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歐、中德如何進一步求同存異,凝聚共識,確保雙邊關係行穩致遠?帶着這些問題人民網專訪了德國總理施羅德

施羅德強調,在國際政局急速變革之際,歐洲必須認真考慮更加緊密地與中國合作。“中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異常重要的市場,此乃當務之急。”

以下爲專訪摘錄: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人民網: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9月在歐洲議會發表盟情諮文稱,歐中關係既具有戰略重要性,也最具挑戰性,歐盟將中國定位談判夥伴、經濟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德國也於當月制定了新的《亞太政策指導方針》,稱中國將從德國最大的戰略伙伴變爲政治對手和競爭者。您如何看待歐盟和德國對中國的新戰略性定位?

施羅德: 我們正身處於一個國際政局急速變革、多邊主義遭到弱化的時代。但越是在當前形勢下,我們越需要合作而非對抗。只有合作,我們才能應對諸如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等重大挑戰。美國現任政府選擇了一條對抗中國的路線,對此,我建議德國和歐洲應當盡力避免捲入其中。數十年來,我們與中國保持着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正將其潛能轉化爲發展的力量,這其實並不令人感到多麼意外,中國的發展爲很多國家帶來了許多機會。

人民網:面對新冠疫情,您認爲中德、中歐應當如何進一步加強抗疫合作,推進經濟復甦?正在加快推進談判的中歐投資協定有何重要意義

施羅德:加強合作意義重大,中歐雙方達成相關協議也是理所應當。在過去的四十年中,歐洲和中國建立了非常成功的經濟夥伴關係

在當前中美關係明顯惡化的情況下,歐洲必須認真考慮更加緊密地與中國合作。中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異常重要的市場,此乃當務之急。

德國工業正從中國經濟的快速復甦中受益,然而,反觀中國在德國的投資現狀,特別是中等規模投資,情況頗值得思考。我認爲,兩國之間不僅要有商品交換,還要進行資本融通。我們不應該懼怕中國投資者,相反,他們對德國經濟頗有裨益。當然,在吸納基礎設施投資時要考慮各種安全問題,但也不應以此爲由設置無法逾越的障礙。我認爲,德國政府在使用中國5G技術方面已經做出了合理的權衡

人民網:默克爾將於明年卸任德國總理一職。默克爾執政期間曾12次訪問中國,說明她十分重視對華關係。您認爲默克爾總理卸任後,德國對華政策是否將發生改變?

施羅德:我相信,此次政府首腦變換將如同往常一樣平穩進行。無論新內閣是如何組成的,我也不擔心德國的外交政策發生重大改變。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是聯邦德國的悠久傳統。我堅信新的聯邦總理也會繼續保持這一傳統。

人民網:面對民粹主義擡頭、難民問題未解、疫情反彈、英國脫歐等狀況,德國如何繼續維持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德國在歐盟中扮演的角色是否會發生變化?

施羅德:從經濟角度看,德國經受住了新冠疫情的衝擊。政府出臺了多種經濟刺激計劃,特別是針對個人需求下滑的問題,採用信貸手段大力提振需求,以彌補內需不足。然而我們更應該思考,暫時性的經濟刺激計劃過後,德國應當何去何從。我們需要制定一項未來計劃以提升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並確保德國世界第四大經濟強國的地位。這也是一個值得從歐洲的角度去考量的問題。德國自1990年統一以來在歐盟內部的經濟和政治地位不斷上升。德國和法國同爲歐盟的引領者,人們也有理由期待我們切實履行相應的責任。我認爲,這意味着德國應在提升歐盟影響力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歐盟需要更加獨立於美國,尤其是在數字技術領域以及國防和安全政策。

人民網: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您如何評價中國在這期間取得的發展成就?您如何看待中國在“十四五”期間在經濟、社會、科技等領域的發展前景?歐洲和德國應如何因應中國的發展,共享機遇?

施羅德:42年的改革開放政策改變了中國在世界的地位。無論從人口規模還是經濟發展來看,中國都如此重要,必須承擔超乎尋常的全球角色。現在如此,未來亦如此。我確信,中國的崛起之勢在未來幾年還會持續下去。這關係到一個重要問題,即重回國際關係中的多邊主義道路以及尋找應對重大國際挑戰的共同解決方案。實力的提升意味着中國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也是我對中國之治的期望。

人民網:您在擔任下薩克森州州長和聯邦總理期間曾多次訪問中國。哪些經歷給您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未來您在促進德中友好合作方面有何打算?

施羅德:我在擔任下薩克森州州長時,曾於90年代中期首次訪問中國。當時僅有北京、上海這麼幾個大城市,確實能感受到中國仍然是個發展中國家。隨後,這種狀況以令人震驚的速度發生改變。

2001年,我們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04年,我領導的聯邦政府與中國建立了戰略伙伴關係,着眼於擴大雙邊各領域合作。我任職期間做出的另外一項重要決定是在2000年與中國建立了“中德法治國家對話”機制,旨在加強法律領域合作,開展法治國家建設對話。

我目前仍和中國保持着密切聯繫。每年我都爭取訪問中國一到兩次,以瞭解這個國家發生的變化,並且與企業家、政治家和科學家進行交流。我還是中投公司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爲中國的市場經濟轉型提供建議。我認爲,加強德中兩國之間的對話非常重要,這不僅適用於政治層面,也適用於民間交流。只有攜手合作,才能戰勝疫情。我們要儘快戰勝新冠疫情,讓雙邊交流和人員往來回到正常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