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屆時報文學獎追逐文學繁星〉〉得獎名單

短篇小說組(首獎獎金二十萬元,評審獎獎金十萬元;獎座各一座)

首獎

連明偉苔生

1983年生,暨南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英所畢,曾從事翻譯潤稿,曾任職菲律賓奎松市尚愛中學華文教師

評審獎

淑假〈金花〉

本名黃淑真,1987年生,就讀東海大學中文所。很多時候都想把自己藏起來過活,覺得窄巷、排水孔與雜草美麗十分。家該在南投卻是新竹土生土長,是方言破得驚人的閩客合體,無法回答「你是哪裡人」的問題。

羅士庭〈淺色的那條〉

1987年生,花蓮人。清華電機系肄業,東華華文所創作組準研究生。現服役中。嗜說謊與有關下半身的低級趣味。最喜歡黃育亭。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

散文組(首獎獎金十萬元,評審獎獎金五萬元;獎座各一座)

首獎盛浩偉

〈沒有疼痛〉

1988年生,目前就讀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評審獎

曾翎龍

〈丼〉

馬來西亞人,祖籍廣東惠陽。曾獲臺灣宗教文學獎、林語堂文學獎;馬來西亞花蹤文學獎、海鷗文學獎等。《學海》週刊主編、有人出版社編輯。着有詩集《有人以北》;散文集《我也曾經放牧時間》、《回味江湖》;小說集《在逃詩人》。

遊善鈞〈開始寫這篇文章〉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畢,現就讀臺北教育大學語創所。瓦解詩社成員,退詩社成員。

新詩組(首獎獎金十萬元,評審獎獎金五萬元;獎座各一座)

首獎

波戈拉〈造字的人──「文明,始於兩人之間的細節。」〉

本名王勝男,1985年生,高雄人,世新大學中文系畢。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秀青年詩人獎等獎項;詩作散見雜誌及報紙副刊,併入選2008、2009臺灣詩選。

評審獎

阿布〈致死者〉

本名劉峻豪,臺中一中、長庚大學畢,現爲一般科醫師。詩集甫獲國藝會補助,預計明年初出版。

陳胤〈我的詩跟着賴和的前進前進〉

本名陳利成,彰化人。淡江大學中文系畢。埔心國中教師。着有詩集《流螢》、《青春浮雕》;散文《半線心情》、《悲歡歲月》、《放牛老師手札》;拼貼創作《秋末冬初》等。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磺溪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等。

張英珉〈與達爾文對談〉

園藝逃兵,崑山視覺傳達設計系、臺藝大應媒所MFA。不斷嘗試各種題材與型態之創作。是一個不斷把吃下去的熱量轉換在電腦熒幕上成爲文字、一年到頭都穿長袖排汗衣、總是爲了劇本里的△煩惱、使用十吋國產品牌白色小筆電的男子。

小品文組──臺灣山水優選十名(不分名次) (獎金各新臺幣一萬元,獎座各一座)

林筱薇〈友人在家〉

邁入而立之年,卻仍懷着莫名夢想在現實與幻想中掙扎着,多半是不切實際的,所以纔會辭去正職走上爬格子的道路。希望未來還能擁有製造夢想的能力,繼續作着甜美的白日夢。

吳星瑩〈飛行的城市街道〉

屏東人,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曾獲2011聯合文學愛詩網新詩創作貳獎。因懷抱對動物與自然的熱愛而持純素,現旅居陽明山竹子湖

建興〈悠舞山路〉

八年級前段班,生於基隆。一灣海水山嶺仍清晰烙印。對文學有着難以自拔的衝動,即使探索財金、鑽研未來。感性中逐漸蛻變成知性,其中的過度模糊,就用文字來填補吧!

阿布

〈最後的普通車之旅─給J〉

本名劉峻豪,十年前臺中一中鐵道探險家成員之一,長庚大學畢。曾服役於史瓦濟蘭醫療團,現爲一般科醫師,居南方。

陳林〈屏東鎮安小站〉

本名陳新添,1955年生,成功大學商學院畢。從事土風舞及國際標準舞教學20年,着有《舞蹈99》一書。已退休,專致於文學創作。擅長於田園文學,近年得獎作品皆以此領域爲範疇。

陳慧潔〈鄉村青〉

1992年生,就讀臺灣大學經濟系,探索着自己喜歡的和能做到的事,蒐集令人溫暖的時刻,並練習剪裁的藝術。作品曾入選臺大藝術季。

番紅花〈山中筍〉

本名王碧珠,臺北市出生、長大,但經常陪母親回坪林金瓜寮的老家挖竹筍。每天和一個男人、兩個小孩、一隻老貓於內湖某山坡的小房子,買菜煮飯讀書寫字走路獨思。生活封閉而安靜。

許雅婷〈採種田一景〉

1991年生,就讀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即使大四仍在校園的一角生活忙碌,埋首教科書之餘不忘蒔花弄草與塗塗寫寫,希望寫下的文字和種下的種子都能發芽併成長茁壯。

遊書珣〈廚房裡的雙人舞〉

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碩士,現爲自由藝術工作者,從事新詩、插畫與實驗影像創作。曾獲林榮三文學獎首獎、聯合報文學獎評審獎、臺北詩歌節影像詩獎首獎。作品部落格:Soo’s production。

潘貞仁〈喧囂夏夜〉

1967年生,出版社編輯資歷十餘年,接案個體戶資歷九年。師大國文系畢。曾參與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網路版編輯工作,現爲中華文化總會《兩岸常用詞典》網路版撰稿者之一。曾獲BenQ真善美獎創意獎。

書簡組──寫信給動漫人物優選十名(不分名次) (獎金各新臺幣一萬元,獎座各一座)

李安婷〈給龍貓先生的一封信〉

1991年生於臺中,就讀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喜於閱讀與寫作,也愛到處走走看看、四處感受。目前想多嘗試新的事物和挑戰自己的限度,以行動去實踐自己的價值。

吳佳韋〈致漫無止盡八月的長門有希〉

屏東人,東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所畢。深愛蘇噗噗。

吳建興〈遙遠思念─致麪包超人〉

八年級前段班,生於基隆。一灣海水、山嶺仍清晰烙印。經常懷抱一臺筆電,將自己窩藏於文字債底;傍晚出走,跑到書局開啓一篇篇無語的對話。無關歲月,只記得家人。

牽心〈唐老鴨式語〉

本名陳怡萱。愛是風景,文字是表情,我以筆尖,旅行。

陳欣怡〈無臉男〉

1993年生,就讀屏東教育大學。文字來源總是很突然,像劣質的原子筆時不時就斷水,所以偏愛淺白且共鳴的日常,越觸手可及的越接近純粹的自己。

神神〈無語觀世音〉

本名沈宗霖,1990年生,就讀成功大學,得過一些獎。作品曾入選九歌《100年散文選》、《幼獅文藝》youth show。

黃文俊〈事情的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1989年生於臺中。就讀心輔所,耕莘寫作會成員,持續在日常的獨白與對白中,整理不熟悉也不精通的語言,喜歡貓,不擅與人相處。曾獲臺北文學獎、夢花文學獎、印刻超新星、耕莘文學獎等。

黃蘭新

〈妮可.羅賓……海賊王〉

大學念物理系,研究所念社會學,在科學園區度過幾年賣肝賣腎的過勞生活之後,現於北京學習中醫,希望用另一套知識系統,瞭解人體與宇宙萬物。覺得世界是個大遊樂場,現在還沒玩膩……

廖啓廷〈罪人的挑戰書─致奇樂〉

臺中人,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畢。據其朋友表示,廖啓廷是個「說話過度直接的」、「常搞笑更常冷場的」、「寫篇文字東兜西轉,就是不會簡簡單單寫出來的傢伙」。

劉威廷〈給我心中的男孩─碇真嗣〉

1986年生,淡江大學日文系畢。最喜歡的小說是《聽.風的歌》。最認同(也最希望成真)的名言佳句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但如果是一九分的話那就更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