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塭仔社區大鼎竈 串起旅外遊子跟家鄉連結

東石鄉塭仔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俊旭自豪地說,「大鼎竈」斗大的3字,是據點長輩共同用琉璃製作的。(張毓翎攝)

「大鼎竈」斗大的3字,是據點長輩共同用琉璃珠製作的。(張毓翎攝)

縣長翁章樑(前)上前一瞧大鼎竈結構。(張毓翎攝)

東石鄉塭仔社區17日舉辦成果發表,展示近期剛完工的「大鼎竈」,與會來賓一同將湯圓放進大鍋中滾煮。(張毓翎攝)

旅外遊子楊東堯(前排右四)無償提供土地,協助社區完成一座「大鼎竈」。(張毓翎攝)

「大鼎竈」是早期農村社會中每個家族凝聚情感核心所在,每天3餐及過年過節,都是婆婆媽媽大動鍋鏟、餵飽家人且傳承文化記憶的溫暖場所嘉義縣東石鄉塭仔社區人口外流嚴重,爲了讓居民有一個可溫暖吃飯、互動交流場域,由旅外遊子楊東堯無償提供土地,並由社區志工們社規師同心協力下,完成一座「大鼎竈」,讓莊頭變得更好、更幸福。

東石鄉塭仔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俊旭表示,社區辦長照據點僅2年多,每天有30多位長輩參與。社區活動中心腹地小,且沒有廁所廚房,一開始得借用地方宮廟的廚房,去年和社規師向嘉義縣政府綜合規劃處提案爭取經費,打造一個優質的休憩聚會場所。

在溝通討論及施作過程中,據點長輩及多位旅外子弟熱烈參與,共餐的廚房、大鼎竈及廚房周邊菜園去年陸續完工,社區未來還要蓋文化客廳公共廁所;在外人眼中,這些地方小小建設,或許看似微小不起眼,但其中卻隱藏居民對社區深厚的情感與認同。

陳俊旭說,有些出外的子弟具有設計專業,協助社區勾勒設計圖;有的經營臉書粉絲專頁《塭仔的青春美夢》,不時PO文分享家鄉大小事;有的還特地鄉親自參與施作,這樣的熱情着實讓人深深感動。

東石鄉塭仔社區17日舉辦成果發表,展示近期剛完工的「大鼎竈」,社區志工早就準備好佳餚,從炒米粉、肉糉到湯圓統統都有,縣長翁章樑、東石鄉長林佳瑩縣議員姜梅紅等人也到場,與鄉親一同閒話家常;回味以往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