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迎來“潑天富貴”
3月30日,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啓動建設,裝置研究能力將大幅提升。
中國散裂中子源有着“超級顯微鏡”之稱,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國家重大科技設施,本次“擴容”爲大灣區未來科技發展注入更強大的動力。東莞作爲項目所在地,直接受益。
首先從裝置本身來說,截至目前,完成實驗課題1500餘項,助力大灣區高端製造業發展方面也取得豐碩成果。大衆最爲熟悉的是治療癌症的新手段——硼中子俘獲治療裝置(BNCT),就是由散裂中子源建設過程中積累的技術轉移轉化而來。該裝置目前已經在東莞市人民醫院部署,今年將開展臨牀研究。
另外,這裡還造就了一支世界一流水平的年輕的工程建設和科研隊伍,不少青年科研人員已擔任系統負責人,並學習深造,他們於東莞乃至大灣區而言相當珍貴。
散裂中子源到來後,科技引人,科技招商正在東莞兌現。過去十餘年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先進阿秒激光設施、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校區)、大灣區大學等重大科研平臺、重大基礎設施和高等院校相繼落戶松山湖科學城。
與此同時,松山湖科學城常年有超過50位院士專家和2000多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在這裡進行科學研究。去年,松山湖園區R&D投入強度達13.4%,穩居全國第一梯隊。中國散裂中子源“磁吸效應”持續顯現,創新要素不斷集聚。
隨着它們的到來和“長大”,東莞的創新顯示度正在提高。目前大灣區初步形成了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廣州南沙科學城三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集聚區,有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東莞從科創“地方隊”邁入“國家隊”,成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
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如期開建,東莞必然要全力接住這一波“潑天富貴”。而服務好則是關鍵。東莞正不斷深化與中國科學院的合作,全力加快項目建設,優化配套設施,提升周邊環境,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讓科學家們安心做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創新圈與產業圈交織,增強“科技創新+先進製造”城市特色,正是東莞與灣區其他城市錯位競爭“新利器”,在“雙萬”新賽道越走越穩的“必殺技”。
採寫:南都記者 樑錦弟
攝像:南都記者 曾奕靜 實習生 曹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