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門檻高 都會區房市質與量恐下滑
士林文林苑效應持續延燒,在老公寓價格下修後,行政院於8日審查通過的都市更新條例修正草案也調高同意門檻,讓本來就整合不易的都更作業走回與建商協議的合建老路。而像臺北市住宅的平均屋齡偏高,其中有4成多更超過30年,因此都市地區的房市供給恐陷入瓶頸,在供不應求下,房價將難有下探空間。
▲都會區以臺北市爲例,其中有4成多住宅屋齡超過30年,然而在都更作業難行的狀況下,其居住品質不免讓人打上問號。(圖/記者江羚瑜攝)
都會區擁有交通發達、就業機會多、商業繁榮等優勢,尤以臺北市最爲明顯,不斷吸引外地人口聚集與成家置產的需求。不過,臺北市住宅的平均屋齡偏高,其中有4成多的住宅屋齡更超過30年,居住品質不免讓人打上問號。
學者專家提醒,購入中古屋的買方要多準備裝潢整修費,包括牆壁的粉刷、管線重拉等,然而應注意的是,臺灣位於板塊活動頻繁的區域,經歷921等大小地震搖晃的房子,其結構安全堪慮,加上髒舊無人維護的樓梯間公共區域以及狹小難以進出的巷弄等,都不是一般民衆買了屋子整修裝潢後,就能輕鬆解決的問題。
太平洋房屋則是指出,好的物件不怕寂寞,差的物件向下走,老舊窳陋的建築等待更新,希望能借此釋出更多的供給,以提升都會地區房市的質與量,解決供不應求及高房價的根本問題。
至於QE3對房市的影響還有待商榷,但太平洋房屋表示,房地產的保值特性是不容置喙的,尤其都會地區在更新腳步趨緩停滯階段更加炙手可熱,像是微風旁停車場土地就創下單坪600多萬的天價。在一地難求的都會區中,土地價格履創高價,房價自然也被墊高,對於北上工作的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民怨聲浪起,政府再介入控管,供給再度被限縮,使得房市又陷入供不應求的惡性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