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高屏空污 中山大學瞄準氣膠即時分析技術

「PM排放源解析及減排策略產業論壇」與會專家來自中山大學中央研究院、交通大學環工所、中央大學化學系臺灣大學環工所、中國醫藥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中山大學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中山大學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8月國內最新研究發現,高屏地區腺癌增加率是北部的15倍以上,原因直指空污。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11日舉辦「PM排放源解析及減排策略產業論壇」,邀集多位專家學者發表新式排放源解析技術,未來有望精準分析空污成分、找出源頭,搶救高屏空品質

「分析PM2.5不能只看濃度,破解懸浮微粒的化學成分更是關鍵!」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強調,開發新的排放源解析方法、找出有效的減排策略,纔是當務之急。化學系助理教授鍾昭宇迴應,工業產生的氣膠粒子常常含有多樣化學物質,開發超靈敏紅外線光譜儀,能即時即地對氣膠粒子進行深入分析,大幅提升準確率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副教授陳威翔指出,鋼鐵工業物料堆置場區排放的逸散性粒狀污染物可能是主要來源之一。爲了協助煤料堆置場逸散揚塵排放減量,曾比較過水霧與灑水兩種除塵技術,作爲抑塵減排技術參考。

中山大學副校長黃義佑表示,中山大學創建全亞洲唯一的PM2.5氣膠科學研究中心,氣膠就是懸浮微粒,對自然環境及人體健康有顯著的影響,中心致力研究不同污染源的排放特性,希望能協助社會對抗空污。

論壇與會專家來自中山大學、中央研究院、交通大學環工所、中央大學化學系、臺灣大學環工所、中國醫藥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