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臺灣投信業的國際入場券GIPS
1983年臺灣覈准成立第一家投信公司—國際投信(現爲兆豐國際投信),正式拉開資產管理的序幕,1985~86年陸續成立了三家投信公司,1992年因應開放資本市場又覈准11家新投信業者加入,從此進入戰國時代,爾後資產管理排名幾經更迭,元大投信率先推出被動式管理ETF—臺灣50,穩居本土公募基金前列。反觀南韓龍頭—未來資產成立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1998年才推出第一檔基金,比臺灣晚了15年,但如今已陸續登陸新、港、印、英、越等國積極深根國際市場。根據PwC,2017年南韓資產管理規模(包括私募基金)已達7,402億美元,而同期臺灣僅2,110億美元,PK資產管理臺灣再輸一城。
就從GIPS(Global Investment Performance Standard)談起吧。GIPS 是CFA Institute於1999年爲資產管理公司量身打造的最佳實踐標準—報酬計算、績效衡量/表達、內控與治理乃其精隨,准此基金報酬計算全球統一,績效與標竿互比方具意義。目前全球已有1,700家資產管理公司,百大基金公司85%均採此標準,涵蓋40國家或市場,亞洲新興市場如中國、印度與沙烏地也都遵循此標準。GIPS合規是基金公司參賽全球資產管理市場的入場券,資產擁有者甚至要求基金公司採此標準始可領需求建議書(RFP);以臺灣勞動基金運用局(簡稱運用局)爲例,GIPS合規是國際基金公司代操條件之一;同理,本土業者若想代操國外退休基金,GIPS合規也是起碼。2014年筆者曾在工商時報撰文—投信業的小確信,呼籲本土業者遵循GIPS標準,培育國際將才揮師海外,爭奪退休基金代操契約(mandate),纔不愧對主管單位關愛的初心。
日月如梭,截至目前僅國泰、富邦與羣益投信宣稱GIPS合規。2019年CFA Institute委託中央大學財金系教授李韋憲對臺灣投信業採GIPS標準之探討(GIPS Standards & Domestic SITEs in Taiwan),李教授分別與CFA Institute、投信公司、投信投顧公會、PwC、運用局、私募基金及金管會等共14次深入訪談,調查報告點出爲何本土投信怯情GIPS合規,提供金管會、業者與CFA Institute參考:
1、業者長期主攻零售市場(佔98%),散戶與媒體均視基金爲個股且慣於臺版績效衡量標準(1996投信投顧公會制定),業者無意修改遊戲規則—千山我獨行或有難言之隱?
2、運用局投資國際股債,要求投標者必須採用GIPS標準,而投資國內股市則採臺版標準即可,內外有別,業者無GIPS合規之必要—安於現狀「永」抱小確幸?
3、業者國際競爭力不足,無心參與運用局國際標,更不敢挑戰全球退休基金或主權基金國際標—怯戰心態溢於言表!
4、GIPS在臺知名度甚低,短期—CFA Institute應大力宣揚,尤其GIPS強調內控與治理的道德框架。後疫情時代,GIPS合規再捆綁ESG元素已然成爲市場主流,且更易獲主權財富基金青睞。
5、業者流動率、投研力皆遜於國際水平,長期—CFA Institute應持續對國內金融業及大專院校培訓金融人才與推廣CFA證照考試,對齊世界專業水平與道德規範。
總結論之,被訪問者咸認爲GIPS合規有助業者登上國際舞臺,同時驗證費是可承擔的。目前參與運用局國際標乃業者考慮GIPS合規的最大誘因,但由於得標率太低因此動力不足。CFA Institute應本着充分揭露與公允表達操盤績效的基本原則,戮力宣導GIPS標準。CFA臺灣分會也可藉2020 GIPS標準大翻修之際,獲取金管會支持,俾使臺灣繼中、日、韓成爲全球第42贊助國(country spon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