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保護通報 施暴者逾5成爲父母 家扶推親職教育

爲強化服務家庭的親職技巧、促進親子關係,家扶積極推動親職教育,每年提供逾千位兒少與家長進行心理創傷復原服務、近3000戶家庭處遇及追蹤輔導服務。(家扶基金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據衛福部統計,去年兒少保護通報事件超過12萬件,若從去年上半年分析,其中仍以身體不當對待仍是多數、施虐者逾55%爲(養)父母,因此家扶基金會針對家長及兒少進行教養看法調查,比較後發現「遭受體罰的孩子」與「施以體罰的父母」對親子關係的觀點有明顯差異,因此推動親職教育方案,促進家長正向教養。

據家扶基金會2024年的《父母對教養的看法調查》,發現有2成家長(21.1%)近1個月曾體罰孩子;進一步瞭解,曾體罰孩子的家長中逾8成認爲「體罰是一種可接受的教養方式」(88.2%)、「父母有權利體罰孩子」(84.2%),逾三成認爲「體罰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32.6%),教養觀點存在風險因子高。

爲幫助服務家庭,家扶基金會計劃性推動親職教育方案,促進家長正向教養、提升保護因子。如小捷的媽媽因教養及照護長照家屬等壓力,曾以體罰管教,家扶社工在育兒路上陪伴支持家長,將ACT安全養育孩子課程服務引入,並追蹤反饋所帶來的改變,幫助家長持續合適的教養技巧。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指出,由於兒少保護案件的施虐者因素,最多爲缺乏親職教育知識及習於體罰或不當管教,而教養這條路非常漫長,更需要提升保護因子、降低風險因子,才能避免虐童憾事發生。爲強化服務家庭的親職技巧、促進親子關係,家扶積極推動親職教育,每年提供逾千位兒少與家長進行心理創傷復原服務、近3000戶家庭處遇及追蹤輔導服務。

捐款可洽家扶基金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