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換退休金新觀念 「以房養老」月領竟不到1萬元 

▲老年照護。(圖/勞動部提供)

記者黃靖惠綜合報導

有房卻沒有現金的近貧年長者,可透過申請以房養老方案抵押房屋貸款換得不足的退休金,而根據金管會公佈近五成申貸件數都集中在北北基地區,對此專家分析,與兩點有關,第一北部較能接受新觀念、第二銀行評估房屋價值較高,所以申請佔比相對來得高,不過也非人人適合此方案,因爲假使房屋地段不佳、房屋鑑價低,平均每月得到的款項可能連一萬都不到。

金管會公佈到今年2月底止,銀行辦理以房養老核貸額度有177億元、3186件,近五成都集中北北基地區,且有5成4的貸款人都是女性

臺灣65歲以上人口持續攀升,之後將朝向高齡社會,而所謂的以房養老,是老年人將房屋抵押給銀行,經由銀行評估後、覈定每月貸款額度民衆使用,也是一種將「不動產變成退休金」的概念,而等到老人身故後,所抵押的房屋就歸銀行所有。

▲老年人。(圖/臺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日前金管會統計,申辦最多前三大地區爲北北基、中彰投、桃竹苗,再以性別區隔,女性佔5成4,男性佔4成5。

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推測,國人普遍存「有土斯有財」觀念,大多數年長者手頭持有房地產,還是希望可以傳給子孫,以北部地區申辦件數較多來看可能與兩點有關,第一北部較能接受新觀念、第二銀行評估房屋價值較高,所以申請佔比相對來得高。

張欣民提醒,依現行以房養老貸款方案條件,最高貸款成數可到七成,銀行得先評估申請人房子價值,才能確定每月核貸數、利率等,較適合有房產、缺乏現金流流動性資產者

張欣民表示,以房養老不見得適合每一種人,假使房屋不是位在大都會區、或是價格較抗跌地段,那麼銀行覈定的可貸款的成數就會比較低,那年長者月領固定生活費也會受影響

舉例來說,65歲男性以內政部計算餘命20年來看,申請以房養老方案,銀行鑑價不動產現值1200萬元,每月可得3萬3200元,但如果今天銀行評估不動產現值爲300萬元,那每月只能拿到8200元,甚至連1萬元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