訃告:痛心!著名經濟學家謝明幹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原國家經濟委員會經濟綜合局副局長、國家物資部政策研究司司長,《香港經濟導報》原社長,著名經濟學者謝明幹同志,因急性腦出血,不幸於6月17日晚上8點26分去世,享年87歲。遺體告別儀式定於6月21日(週一)上午10-11點在八寶山蘭廳舉行。根據謝明幹同志遺願,喪事從簡。
謝明幹
謝明幹是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數十年專心研究中國經濟發展問題,晚年仍筆耕不輟,出版了專著《艱難與輝煌——謝明幹改革發展文選》。以下是他思想的部分呈現:
2019-06-28
改革開放後,我在國務院工業交通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經委工作,參加了改革開放破冰與國民經濟恢復的一些調查研究、起草文件等任務。爲了宣傳中央文件的精神和參與思想理論上的撥亂反正,我在報刊上發表過不少文章。爲此曾經受到來自兩方面的指責:一是“左”的思想的極力反對。是堅持甚至強化計劃經濟還是堅決推進市場化改革?經濟界、社會上當時爭論得很激烈。二是機關幹部可不可以以個人名義發表政論性的文章?我認爲只要是宣傳而不是違背黨的改革開放路線政策的,都應該允許和鼓勵。事實上,約我寫稿子的、邀請我去作報告的,都是一些黨政軍機關和不少大學、媒體、企業等,反映都不錯,起到了爲改革鳴鑼、吶喊的作用。
一年多以前,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決定把這些文章篩選編輯、結集出版,共4卷243篇文章。今天我要藉此機會,向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的朋友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時過境遷。現在結集發表這些文章,有意義嗎?孔子說“溫故而知新”。我認爲,歷史是客觀存在的,是現代的基礎。研究、學習歷史,可以瞭解我們的前輩如何創下不朽的業績,我們“可愛的中國”怎樣從窮到富、從弱到強,從而更加愛她、義不容辭地爲她獻身;可以從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從先人們的言論與作爲,吸取有益的知識營養與經驗教訓,從而把改革與發展搞得更好。
我覺得,重溫改革初心、牢記改革使命,對於保持與不斷推動改革沿着市場化的方向前進,是非常必要旳。
第一,改革的初心是什麼?從改革的目標來說,就是讓人民過上好的、更好的日子。從改革的指導思想來說,就是解放生產力,而生產力的決定因素是人、在城市是由人組織起來的企業,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因此必須讓企業真正成爲富有活力的市場主體,必須解決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把政府的重要作用和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結合好,使資源的配置保持優化,既不包辦代替、亦不缺位失責,否則改革就會偏離既定的正確方向。
第二,改革和管理是相輔相成的,但二者並不等同。對企業來說,管理是企業永恆的課題,改革是企業永恆的動力。管理解決的主要是工作規範與制度執行問題,改革解決的主要是機制體制的創新問題。不要把日常的管理工作當作是改革。兩者互相協調互相促進、比翼雙飛,才能把人財物各種資源科學地組織起來、配置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第三,改革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個方面大力協調、共同推進。爲此要堅持集思廣益,要有科學的總體規劃,要有嚴格的監督與落實措施,要堅決掃除改革進程中的各種阻力(如干部不願改不敢改)和最大限度地減少部門之間的摩擦成本(不協調成本)。
第四,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由高速度向高質量的轉變。在這種形勢下,我們的改革,需要更加冷靜的分析、理性的決策和紮實的行動,需要更加羣策羣力、負重奮進,需要繼續貫徹好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方針,認真做好我們自己的各種事情。
第五,改革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人們常說“把改革進行到底”,其實這話並不準確。如果說改革有“底”,那這個“底”就應該是“無底”。正如恩格斯所說:“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我相信,即使到物質極大豐富了、人們的道德文明極大提高了,也仍然會有矛盾有問題,仍然要有改革,這樣社會纔有活力、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