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眼亞洲/有沒有臺灣健保強到爆的八卦?
▲臺灣人的全民健保制度是許多韓國人羨慕的。(圖/商業週刊提供/攝影高國展)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
前幾天有幸在韓國成均館大學參加一場學術研討會,會後跟幾位韓國教授聊到臺灣現今的現況以及文化,而這幾位教授精通漢語,說得一口好中文,甚至有的教授還曾經來過臺灣學習過中文,在席會中交談甚歡,甚至他們也跟筆者聊起他們對於臺灣文化的印象。
而其中有一點,連韓國人也讚歎的,就是臺灣政府爲了照顧全民健康,所實施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簡稱爲:「健保」制度。
健保制度從1995年3月開始實施,到現今(2015年)也有20個年頭了,而在前些日子,筆者從一些國外媒體文章也得到外國人對於臺灣文化的印象,若我們排除了一些「食物」(蝕物?)文化、夜市觀光之外,也可以看到這裡,令外國人稱讚的「健保制度」也名列其中,健保無疑變成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幸福制度。
身爲臺灣公民即可知道,健保最大的優點,莫過於由社會大衆大家每個月出一點錢,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共同分攤社會中弱勢族羣的醫療費用,尤其是在慢性病、重大疾病等範疇內,健保的制度可以說是大大地減輕病患家屬的負擔;即使鮮少人知道,健保內附有免費健康檢查福利,在法規規定上,全省有着2400家可以供給國民免費健康檢查服務的診所或醫院,而40歲以上的國民,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可以要求免費健康檢查,而檢查內容有着身體檢查、健康諮詢、血液檢查,以及尿液檢查等四項,這些都可以由健保給付。
但是反過來看,健保除了發揮「人溺己溺」的互助優點之外,隱含的缺點倒也不少,從早期臺灣社會,利用蓋健保章換便當的新聞時有耳聞之外,報章新聞媒體上,也時常出現一些一堆藥卻沒有服用的不良患者,老年人把醫院當作左鄰右舍聚集地,把「逛」醫院,「看」醫生當作家常便飯,甚至令人詬病的是,還有長年居住在國外有着臺灣國籍的公民,因爲生病就回到臺灣國內接受治療,備受爭議的事件也有,也因此健保年年虧損,之前還傳出連SOHO族打工、賺的獎金若是超過五千塊,都要扣繳2%補充保費來填補健保的缺口,這些都可以看到健保的缺點、負面處。
而臺灣健保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莫過於健保「制度」的問題,在這裡提到「制度」兩字看似嚴肅,彷彿要探究健保的優缺得失等等,我想已經有更多的學者先進進行過討論了吧?
▲許多老人把看病當成「逛醫院」。(資料圖/東森新聞)
但就筆者自己親身經驗而言,長年在國外留學唸書,最怕的就是生病,即使就讀的國立首爾大學有着附屬醫院,但是有時候病情一急,還是得花上一大把鈔票,讓我們這些沒有當地健保的異鄉人來到私人醫院接受治療,而往往這樣一趟下來,兩、三千塊新臺幣是跑不掉的,雖然臺灣健保制度有着索取外國就醫紀錄,可以等到回到臺灣可以申請補助款的制度,但也就那麼一次,筆者在韓國就醫之後,回到臺灣想說申請補助款,但不知道是承辦人員看到韓文爲其小宗,在筆者申辦其補助款手續之麻煩,連同醫生開的處方、藥品名稱皆要翻譯成中文,想一想,真的光是翻譯這些醫療單子、收據,換算成工時、時薪,實在也不划算,自行作罷。
但就在這樣臺灣健保強到爆的底下,有沒有八卦?不,我們看到的是「文化」。
讓外國人稱羨的「健保」制度所寓含的「臺灣文化」是什麼呢?健保制度之所以這麼發達,尤其是在「臺灣」,爲什麼呢?我們當然可以用政府以照顧全民健康爲其出發點來思考之外,其實也隱含着陰影。
我的問題很簡單,「爲何是在臺灣,而不是在日本、韓國或者是其他國家,醫療保健的制度是如是發達?甚至臺灣健保已經發達到可以當作他國借鏡的制度呢?」爲什麼呢?當我們排除「刻意」浪費醫療資源的狀況之外,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呢?
因爲,臺灣人常生病!
所以,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才這麼急需要一種普遍性、投入大量金錢的健康保險制度。
▲因爲,臺灣人常生病!(資料示意圖/東森新聞)
具體而言,2014年10月在臺灣境內發生的頂新毒油事件,連帶地也讓我們看到臺灣健保制度之所以在亞洲如此興盛、發達的原因,因爲臺灣每個人都在吃毒,不生病纔怪!我想臺灣健保的理想應該不是大同世界的「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境界,而僅僅只是在於臺灣人注重「吃」,但卻是不注重食品管理,連帶的無非是讓自己的身體、健康受損治「標」的存在。
常生病的臺灣人,在臺灣「食文化」(蝕文化?)的崩解,加速了健保的諷刺性,正因爲在「俗擱大碗」、「反正吃幾滴毒油、有害身體的食物,沒差!」這種想法,讓臺灣人都生病了,病了也沒差,反正我們有全亞洲、全世界引以爲傲的健保制度存在。既然有這麼好的健保制度存在,我們就要好好應用,多吃幾滴毒油、食品衛生馬馬虎虎,只要有打折、特價就好,這不是惡性循環嗎?
健保變成了一種,嘲諷臺灣「食」(蝕?)文化最典型的制度存在。
▲健保反倒變成了嘲諷臺灣「食」(蝕?)文化最典型的制度存在。(圖/東森新聞)
有時在想,如果臺灣不是健保如此發達,如果不是臺灣人生病的如此重,不知道在臺灣國人上省下來的錢,可以多蓋幾棟圖書館,來豐富國人的心靈生活;多蓋幾個籃球場、體育用地,來讓國人鍛鍊健康的體魄;多蓋幾個藝術空間,讓臺灣的藝術、文化可以深根、發揚光大;多請幾位食品專家,來做好食品管理,讓國人吃的安全,那該是多麼正面、提升的力量呢?
筆者長年旅居求學在外,回到臺灣時,總是習慣在的郵局帳號內留着一筆錢,一個月七八百元的健保費,讓健保局自動扣繳;如果還有能力,每個月的七、八百塊,可以讓需要看醫生的臺灣人,甚至是自己不幸生病時,可以得到幫助,我想這筆錢花得值得,但我真期望未來臺灣健保費用不要再增加了,因爲病的人更多,更不希望臺灣人以這樣的健保爲傲,正因爲我們身體特別不健康,所以才需要這麼特別發達的醫療制度…
●作者陳慶德,南韓國立首爾大學,西洋哲學組博士候選人,主攻「現象學」,着有熱銷《揹包韓語》(聯經出版社)、《韓語超短句》(統一出版社)等系列韓語學習書籍,目前在兩岸三地已計發表文字150萬字,近40本著作,目前沈溺於神話世界、翻譯理論分析,以及亞洲文化差異詮釋,當然,最愛的還是臺灣。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