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期到了嗎?前臺大醫驚「很意外能撐這麼久」…曝他國疫情:慶幸我身在臺灣

臺灣4月1日起旅客口罩才能進站搭乘大衆運輸。(示意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確診數於昨(2)日來到339人,被問及「新冠流行高峰期到了嗎?」前臺大感染科主治醫師、現爲知名旅日部落客「林氏璧」解釋,全球高峰期差不多就是現在,臺灣社區疫情還沒開始,僅有零星本土個案,因此沒有是否到了高峰期的問題。面對多國因社區大量傳播,已進入普篩、後續減災階段,他坦言老實說我是真的很意外我們可以撐這麼久。」

林氏璧臉書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PO文指出,疫情是有階段的,防疫是有一套邏輯藍圖在進行,若沒搞清楚這點,會浪費很多時間討論無謂的問題。他預估,全球的高峰期可能差不多就是現在,接下來應該會稍微往下走,但仍得視各國所處階段,不排除會有第二波;至於臺灣,「社區基本上疫情還沒開始,幾乎都境外移入,所以沒有是不是到了高峰期的問題。本土現在都是零星個案呀。」

林氏璧說,臺灣還處在防堵境外的第一階段,「老實說我是真的很意外我們可以撐這麼久!」有多國已進入後續減害程序。他提到,第一階段講究案例追蹤及將案例與接觸者隔離,而歐美因爲輕忽,不幸錯失了該階段能將病毒擋住的機會

面臨大規模流行,林氏璧認爲,精緻疫調就不重要了,減害的重點即爲確保醫療系統不崩潰,想要延緩高峰期到來,診斷重點應放在易發生羣聚感染或嚴重的醫院養護中心等;平時也應保持社交距離,多國也實施停止大規模集會手段,例如遠距離上班、停班、停課等,最嚴厲手段就是封城

歐洲多國疫情嚴峻,義大利甚至傳出8千名醫護人員確診的消息。(示意圖/路透

至於韓國德國進行的普篩手段,林氏璧解釋,也是社區傳播已大量增加後,檢視國家檢驗量能無問題,認爲即使在減害階段仍不可放棄檢驗輕症作法,好處是能呈現較正確的流行病學資料,以即時找出感染者所在地,及清楚醫療資源應有相對應的加強。

林氏璧慶幸地說,「臺灣很幸運很努力的搶到了三個月的時間,就讓我們好好虛心觀察其他國家是哪裡做錯了哪裡做對了,考慮我們的國情民情和資源,決定我們自己的政策吧。」他進一步指出,早就在超前部署的臺灣,早已採取邊防堵、邊減害的模式,且已開始練習社交距離、停止大規模集會並設置停課標準等等。

面對未知的新興病毒,「沒有人知道怎麼樣的政策纔是最正確的。」林氏璧直言。想要檢視防疫成績,他認爲看死亡人數僅有5人就知道,距離疫情爆發點這麼近,「相信這已經讓全世界專家跌破眼鏡了」,最後更信心喊話:「我很慶幸我身在臺灣。戰役還沒結束,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