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篇章是一代代 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走進人民教育出版社百年中小學教科書陳列館,就像走進了記憶深處,回到了自己的學生時代——一排排玻璃櫥窗裡陳列着許多書頁已經泛黃的教科書,那些再熟悉不過的封面目錄、文字、插圖,瞬間勾起人們的童年回憶。

陳列館面積不大,整體以木質色調爲主。走進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形似竹簡裝飾性屏風,屏風上用繪畫展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幾則儒家經典名句內容。屏風右側是陳列館的主題:“厚德啓智——中國百年中小學教科書展”。

於2010年正式開放的陳列館,展示了人教社圖書館收藏的中國近代以來各種類型的中小學教科書數百本。由於部分展品年代久遠,參觀者只能透過玻璃櫥窗觀看各個時期課本的封面或者內頁,不能親手翻閱。但在講解員的介紹當中,歷史的脈絡從模糊逐漸變得清晰。許多細節透露出教科書出版方式語言表達標點符號用法等方面的細微變化,投射出時代變遷。一個鮮明的印象是:這些教材的編寫工作,與中國共產黨的前進征程一路相伴,充滿生動鮮活、感動人心黨史故事,洋溢着濃郁的革命傳統愛國情懷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教科書編纂,可追溯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圖書館工作人員劉常華介紹說:“當時,邊區解放區黨的領導下編寫了專屬教科書,雖然戰時條件艱苦、紙張簡陋,但仍然起到了鼓舞鬥志的重要作用。”

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黨的領導下成立,專業從事教科書出版這項神聖事業。1951年秋季,全國中小學生開始使用第一套人教版統編教科書。自此,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孩子讀着人教版教材成長起來。據人教社統計,不管是在哪個年代,讀者們回憶起當年讀過的課本,最難忘的都是英雄人物、紅色故事。

根據學生年級的不同,革命文化類內容在教材中的呈現方式也不同,體現出豐富性、多樣性特點。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統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執行主編陳先雲介紹,低年級教材主要選編單篇革命題材課文,而高年級則注重編排革命文化主題單元。在今天使用的語文教科書中,仍然保留着一批多年前就被選編的革命傳統教育題材篇章。例如,人教社編寫的第一套語文教材中,《開國大典》《朱德扁擔》《小英雄雨來》《荷花澱》等讀者們耳熟能詳的篇章就已經入選;《吃水不忘挖井人》《金色魚鉤》《王二小》等也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便被選入教材。這些經典的革命篇章、英雄人物,成爲一代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人教版教材非常注重經典篇章的傳承性。”陳先雲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承都要落實在語文教科書的具體課文中,這是我們編寫教材時始終堅持的一個原則。”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教社老同志回信,對人教社的教材編寫工作提出勉勵與期待。人教社全體編輯懷着振奮與信心前行。他們明白自己的使命: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啓智增慧精品教材,引導青少年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增強“四個自信”,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