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如何還原“普通人”李大釗?
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只留下幾十秒的影像和不多的文字資料,除了教科書裡的介紹,人們對李大釗本人的認識少之又少。
面對妻兒、朋友,他會是什麼樣的形象?危險來臨時,他是否有過害怕和迷茫?近日上映的電影《革命者》,就着墨展示了這些“平凡”的面貌。
《革命者》劇照。
革命的“播火者”
《革命者》以1927年4月26日爲起點,距離李大釗犧牲還有38小時。
影片從1916年至1927年之間選取了多個點,一邊是行刑前的倒計時,一邊閃回與李大釗有過交集的家人、敵人、工人、農民、學生……通過不同人物的視角,穿插着講述李大釗的一生。
1919年五四運動、1922年開灤煤礦大罷工、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1926年“三一八”慘案……在那個動盪而黑暗的年代,仁人志士苦苦求索,作爲“播火者”,李大釗率先在中國廣泛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發動工人運動、倡導和促進國共第一次合作,是一大批革命青年的指路人……
《革命者》劇照。
片中“南陳北李”的往事,來自真實的歷史事件:五四運動期間,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積極投身並參與領導愛國運動,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6月11日,陳獨秀在北京前門外新世界遊藝場散發傳單時遭到當局逮捕,被關押三個月。
在好友出獄時,李大釗激動賦詩道:“你今天出獄了,我們很歡喜!他們的強權和威力,終究戰不勝真理……我們現在有了很多的化身,同時奮起:好像花草的種子,被風吹散在遍地。”
1920年年初,爲避免再次被捕,陳獨秀不得不離開北京,而李大釗不顧個人安危,假扮“賬房先生”親自護送陳獨秀趕往天津,沿途住宿等交涉皆由他出面辦理。
影片對這個故事進行了藝術化的處理,漫天飛雪中,兩人駕着騾車趕路,暢聊着革命的未來。導演徐展雄說,他相信李大釗和那一代的革命志士都是有浪漫主義情懷的,“他們是如此堅信他們所信仰的那一切,乃至付出他們的生命。”
《革命者》劇照。
真實落地的“人”
除了毛澤東、陳獨秀、張學良、蔣介石等歷史人物,《革命者》也從慶子、徐三等虛構的普通人出發,增加了“平民視角”,比如李大釗在田裡與農民們一起耕作,在澡堂與乞丐們開玩笑,在早餐攤與報童聊天,與家人彈鋼琴、靠在妻子肩頭流淚喃喃自語……
談及影片的人物塑造,導演徐展雄說。“我們真正想要告訴觀衆的是,他們是偉大的革命者,他們可能都活在你們的歷史課本里,但他們同樣是和你一樣的‘人’。”
《革命者》劇照。
歷史上,李大釗的個性是怎樣的?學者梁漱溟說,他是“表面上是非常溫和的一個人,表面上很溫和,同大家一接觸,人人都對他有好感,實際上骨子頭裡他也是很激烈的。”
在魯迅的印象裡,他“誠實,謙和,不多說話。《新青年》的同人中,雖然也很有喜歡明爭暗鬥,扶植自己勢力的人,但他一直到後來,絕對的不是。”
“他的模樣是頗難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樸質,也有些凡俗。所以既像文士,也像官吏,又有些像商人。這樣的商人,我在南邊沒有看見過,北京卻有的,是舊書店或箋紙店的掌櫃。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們槍擊徒手請願的學生的那一次,他也在羣衆中,給一個兵抓住了,問他是何等樣人。答說是‘做買賣的’。兵道:‘那麼,到這裡來幹什麼?滾你的罷!’一推,他總算逃得了性命。”
那一天,曾是“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爲反對“八國通牒”,羣情激憤的學生和市民走上街頭,結果慘遭段祺瑞政府鎮壓,47人死亡,200餘人受傷,其中包括人們熟知的劉和珍。
李大釗的兒子李葆華也在現場,他目睹反動派動用排槍、刺刀,大肆屠殺無辜羣衆,而“直到很晚了,父親才進門來,他的臉和手都負了傷。原來,那天他也趕去參加羣衆的請願示威”。
劉半農回憶,後來談到‘三一八慘案’時,李大釗痛斥軍閥的血腥鎮壓,並用拳頭擊着書桌憤憤地說:“慘無人道!簡直是慘無人道!”但對自己被軍警毆傷面部與雙手卻隻字不提。
來源:視頻截圖。
“我相信”
在片中飾演李大釗的演員張頌文說,這是自己“從業以來最不自信的一次”。
看劇本時,他坦言有過疑惑,比如李大釗被困獄中,有人曾去試圖營救卻遭到拒絕,但當他在拍戲過程中逐漸走入人物的內心,逐漸理解了李大釗“精神的可貴和人格的高尚”。
1927年4月6日,軍警包圍了李大釗所在的蘇聯使館,將李大釗等人關押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師看守所後院內。
在獄中遭受折磨二十多天,李大釗始終以國民黨左派的身份自居,不提共產黨的秘密,直到最後的自述裡,他仍請求不要牽連到愛國青年:“惟望當局對於此等愛國青年,寬大處理,不事株連,則釗感且不盡矣!”
影片中,令不少觀衆觸動的一幕,是李大釗在牢獄裡的一個側影:他緩緩轉過身,背身翹着腿坐在椅子上,頭髮紛亂,一束光從頭頂照下來,逆光映出他的輪廓,神態平靜從容。
李大釗曾在文章中寫道:“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爲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爲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革命者》劇照。
因時局動盪,李大釗的公葬儀式直到1933年才正式舉行,當時地下黨組織秘密鐫刻的墓碑,直到1983年才重見天日。
今年以來,《覺醒時代》等多個歷史革命題材影視劇涌現,觀衆得以進一步瞭解“南陳北李”、陳延年、陳喬年等一大批革命先輩的故事。
它們能引發大家共鳴的一部分原因,也在於拍出了這些歷史人物的“煙火氣”,他們可能有着獨特的個性、也曾對未來感到迷茫、經歷脆弱的時刻。
但也正因爲這些平凡和“可愛”之處,才更突顯他們身爲革命者的偉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