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避免半導體產業被政治綁架

工商社論》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全面封鎖,最近又有新的進展,美國、日本、臺灣與南韓四個國家的國安與經濟官員,在2月16日舉行了「晶片四國聯盟」(Chip 4 Alliance)的跨國視訊會議,這次會議雖然沒有大張旗鼓發佈新聞稿、且在會議召開九天之後,才由臺灣與韓國的官方媒體以小篇幅的報導,引述不具名的官員簡述了會議內容,強調會議主題設定在供應鏈的韌性,主要在研商建立「半導體供應鏈早期預警系統」,聚焦在防衛性的結盟,但是,原本具有高度爭議性的晶片四國聯盟出現具體會議與行動,說明了美國對中國的晶片戰爭仍然在持續增溫之中。

所謂的晶片四國聯盟,早在去年3月就已經見諸美國國安單位的相關文件,但是臺灣、韓國與日本的晶片產業與中國市場有密切不可分的關聯,實務上不可能組成全面切斷對中國半導體供應鏈的聯盟,相關企業夾在中美地緣政治的對決中,淪爲美國政策禁令與中國政府報復的雙面夾殺的受害者。更何況臺灣與南韓的半導體供應鏈,多年來與美國對手存在相互競爭關係,特別是臺灣與南韓加總擁有全球晶片製造超過8成的市佔率,必須妥善維護自身所擁有的關鍵智慧財產權與企業價值,不可能在晶片聯盟的架構下成爲美國晶片產業獨佔的跟班,業界對於成立晶片四國聯盟的目標與效益,存在高度疑慮。

尤其在關鍵零組件與原物料的供應鏈上,南韓曾經因爲日本在殖民時期強迫勞工與慰安婦事件的政治衝突,與日本槓上,導致日本禁止半導體五關鍵原物料出口至南韓。而中國更是南韓半導體產品銷售超過5成的市場,即使尹錫悅政府在去年5月上任後快速改善與美國的關係,但是在國內對三星等財團和解鬆綁的政策,更使得南韓對加入這個聯盟有高度顧忌。

美國基於自身國家利益,鎖定中國半導體產業展開全面的封殺,去年10月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佈針對「先進運算」及「半導體設備」對中國的出口管制,管制範圍從先進運算晶片、到半導體設備、擴及到禁止持有美國護照的公民在中國半導體產業工作,全面性的禁令一出,曾經造成臺灣與南韓半導體產業重大的衝擊。

在美國半導體公司被政府嚴格限制之後,拜登政府繼續升高全球圍堵的禁令,又在去年12月拉着日本及荷蘭,鎖定荷蘭艾司摩爾(ASML)與日本東京威力兩大設備廠的協議,除了已經在荷蘭政府正式禁令的最先進極紫外線(EUV)機臺外,甚至又擴張到上一代的深紫外線(DUV)機臺,拜登政府抓着日本與荷蘭一路擴大禁令的行動,即使在荷蘭國內也引起相當的反彈,日本與荷蘭政府也不願證實所謂設備禁令升高的協議。

被美國拉着不斷升高半導體禁令的日本、荷蘭、臺灣與南韓,因爲各國的產業地位實際上也有不同的考量,日本在半導體產業並未有臺灣與南韓的全球競爭力,只掌握了部分關鍵零組件與原物料,因此最有意願與美國並肩,而荷蘭ASML的極紫外光機臺早已參加禁售,對於繼續向較爲成熟的機臺擴張禁令有所顧忌,臺灣與南韓也擔憂過度政治化、無上限的禁令升高,會立即傷害到企業持續運營的健康。擔憂不具半導體專業的美國政治人物過度干預,最終不僅無法達到國安目的,還會造成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倒退。

我們注意到,Chip 4視訊會議召開的時點,與2月上旬引發全球關注的間諜氣球事件重疊,實際上偵測能力極爲有限的高空氣球,在美國媒體過度渲染之下,引發美國國內強烈的反中情緒,而華盛頓的政客則藉此升高對立情緒,有擴大反中民粹政策來迎合民衆情緒的趨勢。

半導體產業固然擁有高度戰略性地位,卻不應該淪爲政治人物綁架與需索的對象,政治干預對於產業發展有害無利,這是歷史上不斷被驗證的經驗。相關業者與政府官員必須以更專業的論證據理力爭,面對美國政治民粹升高不能有求必應,而應該以臺灣自身所擁有的籌碼,採取與美國、日本、歐洲、中國雙邊產業談判的模式,從配合各國政府祭出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與補貼計劃中,尋找對臺灣廠商最有利的方案,維持臺灣半導體產業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千萬不可被任何國家一刀切式的政治禁令或是聯盟所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