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臺灣主導半導體產業自主供應鏈此其時矣

工商社論

我國是全球最先進製程晶圓代工國,川普半導體打擊華爲、中芯國際,中美兩強相爭,打亂了全球晶片供應鏈,加上新冠疫情肆虐,更加大晶片在各個產業供應鏈失調;最近車用晶片缺貨潮,德國、美國日本紛紛要求臺灣政府協助,增加晶片供給;政治已介入半導體產業供需的商業運作,全球對臺灣半導體政治干預已達到危險等級;臺積電因「巨大的戰略價值」,也讓它捲入地緣政治爭奪焦點,這已拉高臺灣的風險,臺灣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它是臺灣的護國神山?還是臺灣的風險引子?當各大國都已政治介入,全力發展各國半導體產業時,臺灣優勢還能維持多久?

半導體產業經歷2019年的下滑,隨着5G、物聯網、雲服務、新能源、產業數位化電動車興起,加上新冠疫情催化,2020年此產業又加速增長,預計2030年全球產值將突破8,000億美元,增長超過80%;5G通信尚在布建,6G標準已是中、美、歐合縱連橫重點佈局,耐高熱、智慧化、短距高頻寬、衛星輔助覆蓋、高精度定位等已成爲6G的關鍵要素,通訊系統將會從地面走向天空;太空的探索將是未來十年世界大國主要競爭基調,這將驅動半導體科技進一步升級;這種種的一切,都立基在半導體產業的基礎上,各先進國家都已集中資源,投入建設發展其國內半導體產業,臺灣勢必面臨嚴酷挑戰,擔心恐不出三年臺灣已難維持此優勢。

全球半導體產業之所以快速成長,是因全球化下各國的分工合作,美國居主導地位,在IC設計、CAD/CAE工具與IC製造設備領域領先;荷蘭ASML是半導體設備光刻機的龍頭;日本則是相關IC設備和化學藥劑的主要供應國;而臺灣是半導體元件的主要代工製造國,如果沒有各國的合作,臺灣也是無法制造的;在地球村下國家實力已不限於軍事,而科技、經濟更是重要選項。2019年臺灣GDP 6,350億美元,臺積電2021年2月17日市值逾新臺幣17兆元,約6,000億美元,即將超過臺灣GDP,臺積電會比臺灣值錢?臺灣只要有半導體產業就可以了嗎?

臺灣半導體產業以臺灣本地佈局爲主,佔比91%,中國大陸佈局僅佔5%,其他海外地區佔4%;不管是IC的設計、製造、封測,除了臺灣是主要的營運重心外,其高階技術、先進製程、前瞻研發等都在臺灣;臺灣在海外的佈局多以中低階生產爲主,臺灣對此產業定位是製造在臺灣、行銷在全球;在全球化時期,臺灣此產業所需的設計工具、生產設備和化學藥劑可以依賴世界各國的提供,但現在內外在環境已在轉變,此時我們若不能修正策略、及早佈局,擔心恐不出三年臺灣優勢不在?此時臺灣應認同以半導體產業爲國家產業升級的火車頭之一,主導國內半導體產業建立自主供應鏈,精選投資國外建立半導體制造基地時機

爲何半導體產業可成爲國家產業升級的火車頭?此產業結構含蓋國家四大重要產業領域,有電子資訊、機械儀器化學材料、知識服務,此產業產品更是各產業應用不可或缺的重要零組件;2020年臺灣此產業產值預估達新臺幣2.8兆元,已具備火車頭動能

此產業上游主要是IC設計,包含IC智財、CAD/CAE工具、IC電路設計業,IC設計服務與周邊支援性產業如製程、檢測設備等;中游主要是IC製造,將上游完成的晶圓片及設計好的IC,經光罩、化學制程等方法,將電路及電路上的元件製作在晶圓片上,此產業包含各式各樣的光罩、材料、IC製造自動化生產設備等;下游主要是IC封測,將中游IC製造廠加工完成晶圓片,經切割成晶粒,以塑膠陶瓷金屬封裝等保護晶粒及達成晶粒電路與電子系統連接與散熱效果,完成封裝工作,晶圓片封裝之前後都需有測試工作,以確保品質;因此,若能主導在國內建立半導體產業自主供應鏈,有國內市場支撐,再加上海外半導體制造基地佈局的採購,就能帶動國內電子資訊業、機械儀器業、化學材料業、知識服務業等科技升級,促進經濟發展,就是國家產業升級的火車頭。

爲何需要佈局海外建立半導體制造基地?目前半導體產業在臺灣已是使用水、電、人力資源超級大戶,還在繼續提升中,這會排擠其他產業生存空間,若能運用海外資源,建立半導體制造基地,不但產品可就地服務供應,確保海外市場,也可分散產地過於集中的風險,更可移出資源提供其他產業,因協助建立國內半導體產業建立自主供應鏈而升級轉型。

綜上所論,臺灣是該即時主導半導體產業自主供應鏈的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