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預算編訂審議不應淪爲例行公事
工商社論
行政院於8月25日的最後一天院會,正式審議通過由主計總處所編具的「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暨前瞻第4期特別預算案」,將依限於9月立法院新會期開始之前,送請立法院審議。其中關於總預算部分,歲入估列2兆5,565億元,歲出爲2兆7,191億元,雙雙突破歷史新高。儘管歲入金額相較歲出金額短絀1,626億元,蘇貞昌院長卻強調,在歲出部分明年已編列了1,110億元還債,爲22年來最高,藉以凸顯執政團隊嚴守財政紀律,強化整體債務控管的效能。
檢視蘇揆這番說辭,如果一切都能照表操作,則到明年底也許可讓政府部門的累計債務未償餘額佔GDP比值達到31%,將較111年再減少0.8%。但姑不論明年度歲入部分較今年度增加了2,895億元,其中稅課收入就須增加2,711億元,讓財政部國庫署在承擔重大壓力下只能表示審慎樂觀的同時,委婉的提出明年必須關注包括疫情、地緣政治、全球升息和物價上漲等4大風險。更值得正視與反思的,則是臺灣自政治解嚴及直接選舉總統以來,當政者一方面逐年擴增政府預算規模,另方面又要搏得嚴守財政紀律,能有效控管政府債務赤字的美名,因此只好巧立名目的另行舉債,推出各種樣態的「特別預算」,或經由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來支應。而因爲這些支出均未列入法定的政府舉債上限規範,從而歷任的閣揆們自然也就可以大言不慚的宣稱自己如何的嚴守財政紀律,並未債臺高築。
以具體事例而言,8月25日的行政院會在通過下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的同時,也同步通過了2,102億元的「前瞻建設計劃第4期特別預算案」。而這些額外的支出自然只能透過舉債,但卻並未納入年度總預算案的歲出入,否則光是這兩項預算案所帶來的財政赤字應是3,728億元纔對。
刻意規避債務超標的同時,當政者卻又要凸顯對不同施政項目投注的經費遠多於總預算案所匡列的金額,以彰顯主政者是如何的支持各施政項目得以落實。於此再以國防經費的編列爲例,面對當前嚴峻的兩岸情勢,增加年度預算案中的國防支出,可以說是最佳時機,但是在112年度的總預算案中,國防支出3,974億元,不只遠遠不如社會福利的7,154億元,甚至也低於教科文與經濟發展部門的支出,只能屈居第4順位。
但如果再加上其他部會與國防相關的研發支出,以及包括戰機採購、海空戰力兩項特別預算,兼及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合計起來在112年度國防經費的總金額將高達5,863億元的歷史新高了。也正因爲主計總處已經慣性的把不同施政項目的預算金額化整爲零編入不同的預算案,以致讓民衆黨籍立委邱臣遠等在野黨籍立委異口同聲的表示,雖然支持應增加國防預算,但強調行政當局必須遵守財政紀律,集中編在總預算中,而不應常態性的編特別預算以規避監督。
更有意思的是,國民黨籍的賴士葆立委則點出,國防預算創新高的原因何在?是買武器、延長役期,或什麼用途必須說清楚。賴委員在意的,如果只是有關國防經費的分配情況,那大可留到新會期蘇揆前來立法院報告並備詢;甚或是在委員會的實質審議階段時,才根據國防部的分配方案做出是否刪減的定奪。真正值得正視與關注的,反而是如此龐大金額的戰機、船艦及彈藥採購支出,到底是不是讓人民的納稅錢都用在刀口上?
有關於國防支出軍備採購的合理性,不免令人想起當年所曾發生的「尹清楓命案」,以及「海軍拉法葉艦軍購弊案」。前者尹清楓因爲擋了軍火掮客的財路而賠上了生命;後者光是軍火商汪傳溥從中介購艦不法所得就高達9.6億美元。而今,蔡政府一面倒向美國,狂編經費購買美國軍火,美、臺雙方的軍火掮客如果沒有趁機海賺一筆其誰能信?甚至於連蔡總統所啓動的「國機國艦國造計劃」,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在卸任後即已坦言,所謂國機國艦國造其實只是產品組裝罷了!他並認爲,未經深思精算而輕率承諾能夠自制,到頭來只是耗費龐大預算卻一無所獲。反而是讓美臺雙方的軍火掮客,驚覺果真是「臺灣錢淹腳目」了!
綜而觀之,每年例行公事的年度預算編訂與審議,由於涉及龐大的金額預算,從編列方的巧立名目、化整爲零,到負責審查的立法部門是否能夠善盡人民看緊荷包之職責,抑或反而是見錢眼開,假審議之名,行「肉桶分肥」之實。每個環節,其實都充滿了變數乃至於隱情,自然也關乎政治效能的良窳。期待朝野立委,能夠本於初心,不只爲納稅義務人看緊荷包,更能督促、導引執政團隊落實「良治善治」的選舉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