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解密》資訊科技如何解決課堂教學三大挑戰

Google 解密系列 - 解密數位教育線上活動,邀請臺中葫蘆墩國廖昭彥老師(中)、臺中家商蕭仕原老師(右)來分享。(摘自直播畫面)

Google第五場Google解密線上活動在今日舉行,聚焦資訊科技如何協助老師提升教育品質、轉化教育現場的議題。到底老師如何實際運用資訊科技來迎上108課綱的需求,提升學生參與感教學品質?對於遠距教學或是運用線上教學工具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來了解。

Google今日邀請臺中葫蘆墩國小廖昭彥老師、臺中家商蕭仕原老師在線上發表會中現身說法,親自分享了在課堂中學習運用工具的經驗與收穫。會中透過一般人好奇老師導入數位工具在教學後可能會出現的三大挑戰來探討:

一、如何讓數位原生世代上課更有參與感?

如今的學生都屬於數位原生世代,出生在網路普及的年代M,對數位工具甚至還比老師更熟悉。老師僅透過黑板、粉筆傳統知識分享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有限,也較難達成讓學生專注、主動學習的目標。過去傳統教學方式往往是大量講述知識內容、透過提問與回答來進行教學活動,然而這樣的教學方法能主動參與活動的大部分是學習成就較佳的孩子,較難帶動所有學生共同參與課堂討論,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容易使學生缺乏參與感。

廖昭彥老師與蕭仕原老師分享,巧妙運用影像與聲音等多媒體素材與工具,有助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專注力及加深記憶。像是 Google Classroom 可整合數千款經教育工作者核可的應用程式,豐富教學素材;在教導世界各地的文化歷史,也可以運用 Google Earth 「旅行家」功能,透過圖像與解說拓展學生視野。

透過共編協作工具,則是可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例如 Google 文件、Google 簡報 讓學生共同協作,所有學生都能參與並發表想法,充分展現每個人的創意。透過數位工具的導入,能讓受教育機會更均等。如今,數位時代的孩子大部分都具有透過科技習得學科知識的能力,老師也應該迎向改變,從傳統「習得知識」的教學目標,提升爲「培養能力」。

二:如何減輕批改作業負擔,回饋學生更即時?

過往老師都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批改大量的作業及考卷,給學生回饋的時間點也會相對延遲。蕭仕原老師分享,他透用使用 Google 表單設計整合圖片、影音的方式,進行線上問答來進行測驗,能夠迅速透過後臺數據,觀看所有學生答題狀況,並找出大多數學生弱項(答錯的題目)進行更詳細的解說,甚至透過平臺的功能,紀錄、統計所有學生的成績。而當他能縮短常態行政作業的時間,也能讓他更有時間可以專注在學生的學習以及開發更具創意的教案

三:課程需求越來越多元,如何輕鬆管理發展課程?

高中及國中小學,無論是專任教師科任教師,都有機會教導不同班級、年級的學生。另外,隨着 108 課綱上路,高中職除了校內多元選修,甚至還開放跨校選修課程,老師在發展與管理課程及學生面向上變得更爲複雜。

對此,廖昭彥老師分享,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羣人可以走得更遠。透過Google線上工具,事實上老師也可以找到有同樣需求的族羣,一同運用線上資源、溝通協作、學習互動設計來一起發展課程、共同備課方法。而Google Classroom 協助教師管理所有課程及上課的學生,無論是跨班、跨校學生,都能輕鬆管理;也能夠讓老師們分工備課,同時共享教材資源,減輕負擔的同時也促進教師間的交流機會。

面對資訊科技融入課堂,事實上也有不少老師懷疑是否是所有課程都適合結合數位科技?家長則更容易擔心運用太多數位科技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專注程度?對此,廖昭彥老師分享科技只是一種工具,老師可以進一步瞭解數位工具的內容,並依照教學課程內容找到合適的數位工具進行教學。例如:在歷史課上也能用來說明歷代古都的位置,而生物課時也能用來講解動物遷徙,透過視覺、地理位置的說明讓學生對於課堂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Jamboard 則可以運用在體育課的戰術討論。美術課可以運用 Google 藝術與文化,探索全球知名博物館館藏與展覽、觀賞藝術作品、認識才華洋溢的藝術家及其風格。

針對科技工具導入課堂後,是否會影響學生的專注程度的質疑?廖昭彥老師直言,過往傳統的方式也並非所有學生都能很專注地上課。而科技導入課堂後,重點是在於老師在教學活動運用科技帶入甚麼樣的內容。蕭仕原老師則表示,針對資訊科技融入課堂,他更着重在如何教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數位技能。例如在教學生閱讀國外新聞網站的英文文章時,告訴學生可以進一步應用數位工具,像是 Chrome 套件 Google Dictionary 等外掛程式作爲輔助,依照自己的需求查詢同義字反義字或是朗讀速度,掌握自己的學習節奏。

針對資訊科技融入課堂的經驗,廖昭彥老師認爲資訊科技融入課堂顛覆了傳統老師單向講述的教學模式,透過各種數位工具的協作能力,可以讓孩子的參與度變高,呈現不同學生的多元想法。科技進入課堂後,更能培養孩子適性發展,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可以因爲科技在課堂中得到幫助,把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學生。蕭仕原老師則表示科技融入課堂讓老師能規劃更豐富多元的課程內容,讓學生可以發現覺得自己學的東西是有用的,可以直接用在生活中,涵蓋 108 課綱強調的核心素養的「學習知識」、「技能應用」、「處事態度」三大面向。

針對教育,Google 已提供多樣化的數位教學資源及軟硬體工具,協助推動臺灣教育數位轉型。例如Google for Education 是專爲學習打造、爲教室設計的解決方案,能讓教師們節省時間、增加協作、並激發好奇心,讓學生在任何裝置、任何地點都能夠探索新知並且共同學習。包含了 Chromebook、

Google Classroom以及G Suite 教育版等。截至 2020 年 4 月,全球共有 1.2 億名學生及教師使用 G Suite 教育版,並有 1 億名用戶使用 Google Classroom、4,000 萬名師生使用 Chromebook 進行創造、協作及溝通。

Google 也一直探索與規劃更多的課程計劃、數位素養工具,持續爲學校、教師及IT人員推出研習課程,讓老師們能更輕鬆將資訊科技融入課堂,例如今年擴展至全臺的數位教育教師研習計劃,與許多研習單位合作,其中也包含 Google 教育者社羣 (Google Educators Group, GEG) 的老師們,希望幫助更多教師省下冗長的行政事務時間、聚焦在學生學習上,並創造出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Google Educator Group (GEG) 將充滿熱情的教育工作者聚集在一起,透過線上活動或當地實體活動互相交流,針對如何運用科技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分享自身經驗、互相合作,以及彼此支援,並將科技的優勢帶入世界各地的校園、教室與社區。這些羣組等同於教育工作者的論壇,能方便他們協同合作、分享想法及互相支援。目前臺灣 GEG 老師成員遍及全臺,主要羣組涵蓋臺北、宜蘭、桃園、臺中、彰化、臺南等 6 個縣市,來自高中、國中、國小等各個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