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智慧教室,爲學生提供個性化教學服務

如今,全國各地中小學智慧教室建設,正緊鑼密鼓的進行着,並再次成爲輿論關注的焦點。作爲國內機器人教育,以及創客空間建設的踐行者——阿童木創想家,自六年前建立之初,就倡導建設智慧教室,並身體力行

近日,深圳機器人協會會員劉波先生,面向教育工作者家長羣體,介紹了智慧教室的建構模式核心特徵、經驗挑戰等,希望給其他想要開展創客教育的辦學機構帶來幫助。

1、重視教學服務

智慧教室與傳統授聽課方式區別在於,學生需要在課前提前預習,在課中,先由老師提出問題,進行引導,而後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隨時測試,教師能快速掌握每位學生學習情況,並進行鍼對性指導,稱之爲問題式學習(PBL)。在整個過程中,智慧教室運用現代化手段切入整個教學過程,讓課堂變得簡單、高效、智能,有助於開發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能力

智慧教室和傳統教室相比,有何區別?

在劉波看來,智慧教室是對傳統教室的擴展與提升。傳統教室強調的是老師主導教學,而智慧教室則強調教學要基於數據,要將教學與技術融合,形成有助於學生開展創客實踐的課程、靈活多元的教學方式

“傳統教室向智慧教室轉變的關鍵因素,就在於服務方式的轉變,智慧教室應當以學生爲中心,老師爲輔助。”劉波說。

產品本身要做到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劉波認爲,部分企業提供的產品、服務,如VR教育,只是讓學生體驗了一些新技術,開拓了視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卻沒有幫助,這樣的產品將會被用戶淘汰。

劉波反覆強調,技術、產品、服務方式,如果不能落實到學生的培養上,就沒有抓住教育的本質。

2、減負增效,推動個性化教學

學生的普遍需求是什麼?

劉波給出的答案是“減負增效”。普遍來說,學生的核心訴求是少做題,特別是重複性知識訓練,並能提高成績。

劉波說,除了學生,老師的教學也存在很多重複性的勞動,例如重複性答疑、重複性作業批改、重複性知識講解。

老師和學生,都應該減負增效。

從學生維度來講,傳統大班授課模式存在的重複、無效的學習過多,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一,應當進行個性化教學。“我們希望採集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數據,推送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做有針對性的測評和反饋,這是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可能。人工智能技術能夠促使大規模個性化學習成爲現實。”劉波說,“這一服務不僅能發生在課堂上,也能應用於課前、課後。”

那麼,如何更好地服務老師、學生,滿足其需要呢?

劉波給出了兩點經驗:

1)服務方案要靈活。智慧教室建設涉及的層面很多,包括課程、教學、空間、組織等等。課程上,阿童木創想家設計了多元豐富的課程,供學生選擇;教學上,學校倡導主動合作的探究式學習方式。服務方案應該靈活,哪種方式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用哪種。

2)重視後期運維。阿童木創想家的機器人教育,有一大亮點,即專業的IT服務團隊。團隊提出的口號是服務內容明晰、方法規範、流程標準、質量可控。IT服務團隊不能只給師生一個賬號,然後用不用、怎麼用全憑自覺,而應給他們明確的任務目標,合適的指導,幫助他們利用這些工具和產品。

具體來說,IT服務團隊的後期運維主要包括三方面:

1)重視培訓。創客教育的師資較爲貧乏,很多老師並不瞭解IT知識,這不利於創客教育的展開,以及智慧教室的應用。對老師進行IT知識的培訓,以示範課基本功比賽爲催化劑,鼓勵老師學習信息技術,能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2)重視服務。製作服務目錄、手冊,發放給每個學生、老師,告訴他們學校可以提供什麼樣的IT服務,保證師生能將產品應用到實踐中去。同時設有相對成熟的IT服務部門,可以隨時幫助師生解決問題,每月還會形成服務質量報告及滿意度調查表

3)實行評教制度。比如將評價分成P1——P9共九個等級,設置評價標準,如老師的創新方法和教育信息化應用的水平。

3、不同數據的彙總,提供解決方案

除服務師生外,智慧教室創建者,應當依據外部環境,藉由技術進步,推動師生教學方式轉變。

劉波說,從業六年來,自己見過很多產品,也見證了技術的更新迭代。他認爲,從某種程度來講,技術的進步,已經領先了很多教育理念、方法的進步,如今的課程需要重新設計梳理,課堂生態、教學評價指標也需要重構

對學生來說,AI技術也許能成功將學生從重複記憶、練習中解放出來,未來,學生應該重點培養高階能力,如創造能力,綜合應用能力。

劉波還透露,阿童木創想家採集了包括學生考勤、課堂表現、線上學習等數據。這些數據,將被綜合起來,進行挖掘分析,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提供給老師、學生、家長等,爲其參考決策、行爲調整提供數據支持。

談到實現過程中的難點,劉波說,教育信息化初期,容易出現教育與技術分離的現象。

但這塊市場正逐漸擴大,信息化的產品已經被應用到各類學校,很多產品問世之前,都會推到學校進行試用,先在校內完成需求分析和產品研發,然後才走向市場,這便使得技術和教學融合度增強。

劉波認爲,智慧教室建設過程中,教育機構會構建開放的“互聯網+智慧教室”生態系統,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現在,我們正在竭力打造“人工智能+創客教育”的智慧教室,這將是下一代智慧教室的變革方向。”劉波自信滿滿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