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茶強制溯源明年元旦上路 香菇、牡蠣、蒜頭將跟進

農委會今日舉辦「企業誠信交流暨茶葉溯源法遵便民論壇」。(李柏澔攝)

今年屢傳越南茶混充臺灣茶販賣,去年甚至還有混充茶比賽獲獎情事,農委會因此祭出國產茶葉強制溯源制度,溯源對象包含市面、產地及比賽茶葉等,呼籲相關茶商落實誠實標示與企業誠信,牡蠣、香菇、蒜頭等溯源機制待衛福部審查通過即可上路。

農委會農糧署公告「指定國產茶葉爲應登錄溯源資訊之農產品及其應遵行事項」,2023年1月1日起產製之國產茶葉、茶農、茶商等須於流通販賣前登錄溯源資訊及標示,以防進口茶葉混充國產茶於市場販賣,首次查獲將要求限期改善,再犯可開罰新臺幣6000元至3萬元,並可重複開罰。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日參加「企業誠信交流暨茶葉溯源法遵便民論壇」受訪表示,去年到現在一直傳出有進口茶葉混充國產茶的事情,因此現在針對市面上的茶葉、產地茶葉、比賽茶葉已有多次執行溯源,茶改場已經有溯源方法,因此現在市面上混充茶的比例大幅降低,法務部、衛福部都有跨部會協助。

陳吉仲說,爲了加強市面上標售的臺灣茶產品如實,要求茶農、製茶廠等都必須依照農糧署公告溯源,目前完成溯源已有4000多家,明年元旦起消費者在市面上會看到國產茶標示臺灣字樣,如有標示不實會依照《食安法》開罰,也會公告違法業者名單,這是對消費者負責,也維持茶農的收益。

陳吉仲說,不只茶葉,有太多進口農漁畜產品都會和國內的混充,例如越南蚵仔可能混充到嘉義東石蚵仔,因此針對牡蠣、香菇、蒜頭等都會盡快把溯源方法確認,以達到標示的「公開、透明、正確」,只要衛福部審查通過,就會比照茶葉來執行。

臺灣區茶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謝建裕受訪表示,溯源機制是要讓業者童叟無欺,對臺灣茶的幫助在於誠實不混充,「精品之所以是精品,就是品質有保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