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

蔡育岱 譚偉恩

每日飲食中涉及食物品質食品安全(food safety)不只是直接與個人健康或社會公共衛生相關,也同時是解決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和穩定經濟一項不可或缺的構成要件。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統計,農產品出口貿易額從2000年到2009年約以年平均成長率10%的速度在增加。另依據世界衛生大會(WHA)2010年的宣言內容,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illness)已成爲一項威脅數百萬人的健康問題,特別是對於發展國家而言。此外,食品安全也會造成一國嚴重的經濟損失,例如:醫療上的支出,勞動生產力的減少,還有糧食出口收益的下降。

值得慶幸的是,今年在夏威夷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將食品安全列入核心議題。這是自2007年APEC在澳洲成立「食品安全合作論壇」(Food Safety Cooperation Forum, FSCF)以來,亞太地區針對食品安全所進行最具體的一次跨國性合作。鑑於21個會員經濟體)的加總貿易量佔了全球的44%,而其中絕大多數的貿易輸出爲農產品,APEC於今年5月便先行世界銀行(World Bank)簽署一份以增進食品安全事務合作爲目標的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希冀協助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提升維護食品安全之能力

而本次峰會上,世界銀行的副執行董事Sri Mulyani Indrawati進一步宣佈與APEC形成一個夥伴關係,以求更爲具體地幫助會員強化食品安全,避免糧食貿易成爲擴散食品安全風險主因美國與會官員特別聲明表示,該國約有20%的糧食爲進口,而海產類的食物進品比例更是高達80%,且多半來自亞洲國家。因此美國不僅在其國內以新的《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對食源性疾病展開嚴密的預防與管控,更希望促進亞太地區國家在食品安全能力上的提升。

除了政府間形成具體的合作之外,此次APEC峰會另一項裨益食品安全的機制私人性質企業投入。Mars Incorporated,一個跨國性的食品加工企業,投注50萬美金設立「全球食品安全基金」(Global Food Safety Fund ),委由世界銀行管理,用以宣導食品安全的相關知識、訓練教育。此項實踐透露未來亞太食品安全建制的發展將以政府與企業共同治理的夥伴關係方式進行。

臺灣既爲APEC的正式會員,當應運用自身在食品安全的獨特經驗三聚氰胺毒奶粉、美國風險牛肉本土塑化劑風波等)結合此刻區域社羣有關跨國食品安全合作的發展,爲人民爭取更高的食品安全保障,以及更多的國際影響力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學副教授;譚偉恩,政治大學博士研究生。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