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副業”起飛!四輪順風車更比兩輪香?

卷死自己,卷瘋同行。

@網車觀察原創

作者丨宜新編輯丨熊曉宇

最近一段時間,各大順風車車主羣裡有一句話總是反覆出現:“PK搶單又失敗了”。

這是哈囉出行推出的全新玩法與規則。在PK搶單模式中,如果有兩個及以上的司機看到同一訂單信息並進行搶單,那就會進入“PK搶單”模式。根據平臺給出的PK流程,排在第一位的是順路度高,其次是接駕距離近、等級高、履約質量好。

在這樣的評判機制下,什麼樣的車主能搶到訂單呢?首先就是發出行程,開啓行程自動搶單的車主,那些用黑科技在搶單大廳瘋狂搶單的車主們,搶單成功率則會大大下降。其次是車主等級和完單率,根據一位杭州車主的說法,現在想搶到一個獨享單,車主等級起碼要在5級以上,完單率則需要在80%以上,不過具體還是要看每個城市的競爭程度。

這並不是哈囉出行近期的唯一動作,同一時間內,哈囉出行動作頻繁,不僅原本只支持4人座位的順路服務,現在變成了6人座,還把特惠獨享服務的價格降到了每公里9毛多。

不僅如此,如今的哈囉出行大力推廣城際往返拼車,也就是所謂的“拼車助手”。而這個拼車助手,就是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自營拼車。當時哈囉出行爲了推廣自營拼車,屏蔽了專職順風車車主,好讓自營車主能夠優先接單。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哈囉已經穩坐中國順風車市佔率第一的位置,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年的報告,按順風車搭乘次數計算,哈囉的市佔率達到了42.5%,排名第一;而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說起順風車依然是滴滴的名氣更大,但其實滴滴僅以19.3%的市佔率排名第三,而同樣在順風車領域紮根多年的嘀嗒出行排名第二。

但即便如此,哈囉依然動作頻頻,無法擺脫激烈競爭帶來的焦慮。這是因爲無論是網約車還是順風車,都極度依賴“雙邊規模效應”,司機和乘客向規模更大的平臺集中,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而哈囉在順風車領域尚未建立起絕對優勢,因此只能繼續狂奔。

把哈囉的這些動作串聯在一起,不難發現順風車是一項十分“擰巴”的業務,一邊是平臺盡力把真正的順風車車主推到乘客面前,避免乘客遇到專職司機,從而產生私下收取高速費、誘導取消訂單後私下付款;而另一邊,則是順風車運力的分散和不穩定,無論怎麼看,哈囉都離不開專職司機,也避免不了順風車變得越來越像網約車。

雖然現在對順風車和網約車的稱呼不同,但順風車和網約車本質上沒有太多差異,行業壁壘難以建立,甚至順風車比網約車業務的難度更大。

相比網約車,順風車的兼職屬性十分明顯,順風車司機接單隻爲賺個油錢和路費,因此順風車運力的供給十分有限且不穩定,這又反過來導致乘客對順風車品牌沒什麼粘性,呈現在結果上,2022年網約車訂單總數約爲85億,順風車訂單總數約爲3億,僅爲網約車訂單量的3.5%。

順風車運力不足,網約車運力飽和,於是部分司機就鑽起了空子,打着“順風車”的名義變相從事網約車經營。不同於順風車車主只爲補貼路費,這些專職順風車司機跑車是真的要以此謀生的,於是衍生出外掛接單、分享行程轉單抽成等一些列玩法,在這樣的背景下,真順風車車主由於無單可接選擇註銷平臺賬號,留下了越來越多的專職司機。

乘客想要打到真正的順風車,司機希望在順風車業務上找到賺錢的法子,供需兩端的極度不匹配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司乘矛盾,招致了更多投訴。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於哈囉出行的投訴信息已經超過了4.2萬條,其中乘客們在投訴哈囉專享單卻有其他乘客拼單、車主未履約導致形成耽誤,司機威脅乘客出高速費而客服冷處理等等;車主們則投訴平臺霸王條例,封禁賬號,亂扣款等等。

大量的投訴和順風車亂象也引來了監管部門的注意。早在2019年,嘀嗒出行、哈囉出行等平臺就曾因“以順風車等名義變相從事網約車經營活動”被地方交通部門約談,此後也曾多次被監管部門指出其偏離順風車本質。

2019年,交通運輸部曾明確在其官方公衆號表示,合法的私人小客車合乘與網約車經營性客運服務有很大區別,不需要辦理網約車相關許可,但應當符合相關要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不以盈利爲目的,分攤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費互助”。或許這早已爲順風車行業的發展標明瞭註腳:順風車的需求仍舊很大,並且一直存在,但想要通過順風車賺錢,卻變得越來越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