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布林肯訪華 被追討「尾款」(雁默)

圖爲4月24日布林肯在上海外灘視訊畫面。(美國駐中大使館微信視訊號)

布林肯於一年內二度訪華,然會前沒有任何觀察家對中美關係的進展報以任何期望。對於拜登政府強調的「管理競爭」,最貼切形容是「在美國大選前維持中美關係穩定的假象」,這是中美雙方當前的願望。

然而,即便是保鮮期這麼短的願望,按當前形勢,恐怕也不易維持。

美方不希望在歐洲與中東兩個戰爭包袱下讓臺海升溫,致使拖累選情的包袱變成不可承受之重。中方則不希望美國在大選中讓反華議題成爲競選主軸,致使兩個參選人飆車抗中而損及中方實質利益。

然而,雖過度刺激中國會對選情適得其反,但拜登也毫無可能在中國議題上示弱,因此改爲在南海與東海搞事,以防止共和黨在臺灣問題上死咬不放。

當前,北京在「美日菲合作」議題上並未發動強力的反制措施,顯然是嚴肅看待,不想倉促還手,反而給予兩個總統參選人刺激選情的槓桿,因此有必要先找布林肯來華給個說法。

此外,中方也在意華盛頓以國家安全之名阻止美企投資中國,以及限制對美出口高科技產品這兩檔事,因爲北京力圖在今年恢復經濟活力。

中美鬥爭若在今年過於激烈,不利於北京維穩經濟,也不利於拜登選舉,這就是雙方「管理競爭」的主要考量。而衆所周知,拜登是出了名的說話不算話,爲了不在中國議題上示弱,頻打擦邊球違反去年「習拜會」所達成的「舊金山願景」,於是乎纔有了布林肯的二度訪華之行。

換言之,布林肯這次訪華,從北京的視角看,就是要你負荊請罪來解釋的,而華盛頓雖然自知理虧,卻不能服軟,所以行前再度操弄「中俄合作」,「產能過剩」等議題企圖墊高自己的談判籌碼。

大國博弈,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也簡單,這次就是北京追討兩造達成交易後,美方還沒交付的「尾款」。此一「尾款」,基本就是華盛頓在美日菲與中導問題上的挑釁,當然也包含貿易與技術圍堵問題。

北京不會天真相信美國會努力達成「舊金山願景」,但此一願景現在成了中方討債的借據,這纔是習近平去年願意會晤拜登的「伏筆」,中方日後算總帳都已有憑有據。

距離投票日只剩約半年,現在找布林肯訪華「對帳」正是時候,倘若華盛頓擺爛賴帳,接下來半年北京就不會在臺海、東海、南海上客氣,勢必讓拜登陷入更爲複雜的選情。

相對於上一次布林肯訪華,臺灣問題是核心重點,這次王毅並未特別強調臺灣問題,可見北京對華盛頓當前處理臺灣問題的模式不滿意卻還勉強能接受。不過,「舊金山願景」所實現的暫時性穩定,其保鮮期只到美國大選當日,明年就是另一番情景,一切都要重新再來。

換言之,在最好的狀況下,臺海穩定也可能只有今年,明年等着我們的就是風高浪急。

從第一季的貿易數字看,中國大陸的經濟正在復甦,房地產問題已擺脫金融崩潰危機,因美國升息而產生的匯率跌幅,遠不如東亞其他國家高,北京甚至有餘裕降息以刺激經濟,在在說明中國在本年度的GDP應可達標。

只要經濟企穩,北京就有底氣面對明年之後的挑戰,因此當下展現了一定程度的戰略容忍。不過,這不代表今年拜登有很大的「反華空間」,把布林肯叫來「訓話」,就是北京釋放反制的預告。

同樣地,北京也不會對「馬習二會」投以過高的期望,但在「臺海穩定」的立場上,習近平務求站在道德高地,以作爲日後「被迫掀桌」的資本。

根據個人觀察,北京愈是溫言軟語,代表形勢愈是嚴峻,這是爲未來任何可能的意外所提前佈置的「道義防線」。

對布林肯而言,此行只需要弄清一件事,北京的忍耐是否已到極限。不過,布林肯可能會誤判形勢,因爲新保守主義者傲慢地認爲,訪華的目的就僅止於「訪華」二字,此行只是爲開會而開會,走個形式,給中國一個面子就能在自己認知的「安全區域」裡爲所欲爲。

考慮到大陸民情因多種因素而不穩,而北京事實上的施政重點是穩民心,因此,如果拜登於中國議題上再不知節制,後果將難以逆料。(作者爲專欄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