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向東猛割肉,向西築壁壘(雁默)

衛福部食藥署預告,最快今年下半年我國將開放加拿大全齡牛肉進口。圖爲加拿大亞伯達省一處牛隻飼養場。(路透)

3月底時我曾提及關於開放加拿大全齡牛的傳聞,結果證明是真的,當時此事沒什麼人關注,一個月後宣佈開放,可悲的是,仍沒什麼人關注,在野黨的抗議聲單薄微弱,而那些曾經高聲撻伐馬英九部分開放美牛的所謂「社會良心」,這次更是一片死寂。

可笑,臺灣民主,在萊豬萊牛被硬塞進來,國民黨發動的公投失敗後,臺灣人彷彿對食安問題已心死,相關議題進入無感狀態。

一般人還不知道開放全齡牛意味着什麼,簡單說,就是允許30個月以上年齡的牛肉進口,而這是牛隻感染狂牛症的年齡,以往臺灣一向對曾出現狂牛症的來源地多所限制,只開放30個月以下年齡的牛肉進口。

民進黨對此當然是掛一堆保證,說有到加國實地勘查,但「自由時報」,強調一下,自由時報質疑,所謂實地勘查也只去了一家飼育場,而且30月齡以上的牛隻只佔0.11%,再強調一下,僅0.11%是在勘查什麼鬼?

而這家飼育場還是加拿大方面安排的。

食藥署官員在加國屠宰場發現衛生環境不佳,包裝區發現病媒出沒,但仍給予過關,被質疑勘查品質,還稱重點在「飼料」,看飼育場有沒有符合「加國規定」,與牛齡無關。這話也講得出來?那以往限制30月齡以下是白癡政策?

對此,消基會抨擊,2021年12月,加國再度傳出有狂牛症案例,且評估程序恐違法,將發動消費者拒買。

關於食安問題,在野黨無心監督,民衆也不關注,我也懶得持續狗吠火車,這裡只問一件事,開放加牛,臺灣換到什麼?自問自答好了 —— 什麼都沒換到。

關於此,江啓臣質詢吳釗燮,開放美牛,美豬沒換到FTA/BTA,開放日本核食沒換到CPTPP,這次開放加牛是否又是臺灣單方面付出?

開放加牛,想當然爾就是爲了討好CPTPP成員加拿大的決策,但加國承諾了什麼?「斷交部長」敷衍道:加拿大認爲,任何申請者只要符合高標準都應該被歡迎加入..... 這句廢話的言下之意就是,沒有什麼承諾啦。

民衆現在對臺灣跪舔他國,還被白嫖,似乎也麻木了,殊不知,在公平競爭的天秤上,兩岸經貿也極度傾斜,只是方向相反,大陸對臺灣的讓利與容忍,近於包養。

大陸啓動貿易壁壘調查後,我們才驚覺原來禁止對岸輸入的項目超過2400項,事實上,臺灣對全世界的禁止輸入項目也才97項,由此可見兩岸貿易極度不公平的現象,根本不可持續。

2455項禁令,幾乎包含所有ECFA項目,意即臺灣可以享受零關稅出口大陸的產品,大陸都不能輸入到臺灣,而自ECFA實施以來,臺灣享受的關稅優惠是大陸的10倍。

從政治收穫看,北京的單方讓利幾乎一無所獲,沒換到什麼好處,將鏡頭拉遠看,好似大陸包養臺灣給別人白嫖,殊爲可笑。

莫怪乎在多邊自貿協議開始實施後,大陸必須對臺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因爲按WTO規矩,以及RCEP與CPTPP的要求,針對性樹立貿易壁壘的臺灣,根本沒資格談公平貿易與多邊互惠。

說個道理來聽聽看,爲何可以開放有狂牛症疑慮的加牛,卻禁止陸牛輸入?說個道理來聽聽看,爲何缺蛋的時候,可以進口美日澳泰菲新馬,以及巴西,土耳其,波蘭的雞蛋,卻不能進口大陸的雞蛋?

向東猛割肉,向西築壁壘,臺灣將這兩種不公平視爲常態,本身就是病態,因爲此極端現象根本不可持續。

大到從區域經貿發展看戰略,小到從勘查一間飼育場的細節看態度,臺灣的經貿政策已不具合理性,愛進什麼就進,愛禁什麼就禁,該進的不進,該禁的不禁,內部治理荒腔走板,對外關係極盡扭曲,而且唯一的護國神山還被五馬分屍。

從思維到現實,一切都在分崩離析。

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負3.02%,出口重挫,致使主計處將全年預估下修到1.67%,遠低於全球成長率預估的2.8%(IMF預測),一旦大陸橫了心展開對等的貿易報復,臺灣經濟只會比韓國更糟。

至於「堅若磐石」的臺美關係,「斷交部」次長還在吹臺美FTA「已走到一半」,盡情灌夢給臺灣人民。試問,連再度緊抱美國大腿的韓國,菲律賓,以及世代忠犬英國都要不到的,臺灣憑什麼要得到?

不會有臺美FTA,也進不了CPTPP,臺灣在所有多邊自貿協議的門外徘徊,什麼好處都盼不到,而唯一端得上臺面的僅剩ECFA,現在還被大陸全面調查禁令,是失去此紅利還是繼續享受好處,也不過在北京的一念之間。

臺灣脫離現實混日子已久,看來前人所累積的財富,也揮霍得差不多了。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