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柯P終究輸給了醬缸文化(胡勇)

臺北市長柯文友人臉書設立「臺灣阿北柯文哲」,發佈柯對路名命名的議題,引發爭議。(摘自臺灣阿北柯文哲)

從一戰成名,不落俗套的「政壇怪咖」,到歲月蹉跎,工於心計的老練政客臺北市任期已過大半的柯文哲的政治聲望呈現高開低走。從近期一系列民調資料來看,一度大紅大紫的柯P在臺灣主要政治人物中落於下風,甚至敬陪末座。當年柯P信誓旦旦改變臺灣的政治文化,但縱觀他7年來的從政經歷,柯P還是輸給了口是心非、唯利是圖、虛與委蛇、不擇手段等曾經被他鄙視的醬缸文化。權力的誘惑,人性的扭曲,令人不勝唏噓。

雖然只是地方首長,但臺北市長動見觀瞻,口無遮攔的柯文哲一上任就面臨如何認識兩岸關係的重大考驗。在經歷了所謂的「一五共識」與「九二共識」的折衝後,自稱「墨綠」的柯P識時務者爲俊傑,接受了「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延續了臺北-上海「雙城論壇」。尤其在拒絕「九二共識」的民進黨上臺後,「雙城論壇」幾乎成爲一片黯淡的兩岸關係中唯一的一抹亮色。柯P在處理棘手的兩岸事務中展現出來的理性、務實與靈活,一度讓輿論寄予厚望,被認爲是臺灣人無色覺醒的重要標誌。

然而,一些媒體剛誇過柯P,就被打了臉。或許是擔心綠營的反彈會影響個人的政治前途,2018年5月柯P居然向反感「兩岸一家親」言論的深綠羣衆公開道歉,還說他對大陸表達善意只是爲了取悅北京,讓世大運可以順利召開。輿論頓時譁然,柯P支持率暴跌15個百分點。柯P團隊危機處理,一方面澄清不是直接爲「兩岸一家親」言論道歉,另一方面在6月底出版的《光榮城市》中義正嚴詞地指出:「攻擊我說兩岸一家親的政治人物,只是凸顯個人的政治意識,奪取個人的政治利益,根本不顧臺灣的安危。」

接下來更令輿論瞠目結舌的一幕出現了。柯P爲「兩岸一家親」辯護的話音剛落,面對不同意見者質問,竟然再次見風使舵:「親是嘴巴親而已啦,我每次都說,你喜歡聽什麼,我講什麼給你聽好啦。」在《光榮城市》一書中,柯P曾抱怨「他與臺灣政治格格不入,當醫師與市長最大差別是,外科幾乎沒聽過謊話,但在政界很少聽到真話。」柯P實在太謙虛了,他翻雲覆雨、滿口謊言誠信破產,早就跟臺灣的醬缸政治文化水乳交融了。

如果說兩岸關係超越了柯P的職屬,他在處理兩岸事務時多少有點便宜行事,那麼他總該對選他上臺的臺北市民負點責吧。同樣在《光榮城市》一書中,柯P指出離2018年年底「九合一」選舉至少還有半年時間,「好像已經沒有其他事可以做,每天都在搞選舉,不辦正事。」柯P強調他的態度始終如一,會做好該做的事情。

然而,柯P當選連任沒多久便無心市政,而是一門心思搞選舉。柯P和被他譏諷爲「草包」的韓國瑜的唯一區別是他沒有參選2020。但是2019年整整一年柯P都在爲自己更上一層樓謀篇佈局,無論是拉幫結派組建臺灣民衆黨,還是跟郭臺銘王金平眉來眼去,舉手投足之間都是一己一黨之私,心裡哪還有臺北市民的福祉?有論者指出柯P只顧佈局選戰,施政危機已經浮出水面,包括警政治安、地方創業、文化自制、三橫三縱等政策皆華而不實。

柯P最近一次進入兩岸輿論的視野是挑起臺北街道「正名」話題。對於柯P不擇手段搏聲量的操作,對岸的迴應相當給力:「希望島內政治人物更多關注島內民衆的民生福祉,少在一些無謂的問題上浪費口舌」。此言得之。

(作者爲大陸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