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玥:別說臺灣企業空洞化

何美玥在返臺前矽谷召開記者會,面對臺灣大型企業相繼赴美投資問題,強調「不要認爲臺灣企業空洞化」。(圖:陳子巖攝)

何美玥在駐舊金山臺北經文科技組接受媒體訪問。(圖:陳子巖攝)

率領歷來最大企業訪美團的前經濟部長現任總統國策顧問何美玥日前在加州矽谷指出,美國總統川普鼓吹製造業重返美國,這對臺灣是一個機會。而對於外界關注企業出走的問題,何美玥則強調,「不要認爲臺灣企業空洞化」。

何美玥一行已經返抵國門。在訪問團抵達美國行最後一站矽谷時,何美玥在駐舊金山經文處科技組接受媒體訪問。對於媒體關注的臺塑和鴻海集團大舉赴美投資,是否將造成產業外移現象,何美玥舉臺塑集團爲例,表示赴美投資的企業並未減少在臺灣的投資,兩者並不衝突

訪問團此行曾到德州考察臺塑在美投資設廠成功經驗。何美玥表示,臺塑集團早在30年前就在美投資,近期傳出的計劃是擴充投資範圍,「臺塑在美做的是一般用途塑膠產品,在臺灣則着重特殊用途的塑膠,像是具有高附加價值化學品或聚合物。」

何美玥表示,臺塑集團去年收益達3千億臺幣,其中2千億臺幣是在臺灣的獲益,「你們去看臺塑麥寮石化廠區,就會知道臺塑在美投資的同時,並未減少在臺灣的投資。」

談到美國總統川普鼓吹的製造業重返美國,何美玥認爲這是臺灣的一個機會。何美玥指出,「如果說製造業要重返美國,它就必須要重建它的製造業的供應鏈。臺灣剛好它的供應鏈管理全世界最好的。那我們自己生產線的設置也是最強的,所以,假如美國有任何一家公司願意把它最後組裝放回美國的話,那它就需要建立供應鏈,臺灣的廠商也很願意參與。」

這一龐大臺灣企業領袖訪美團系由石化、鋼鐵紡織電子業高階主管組成,該團於20至22日在矽谷參訪,主要着重在新興科技產業,尤其是AI 人工智慧領域的觀摩訪問。該團參觀包括Google和 Lyft等公司對人工智慧的應用。

訪問團主要來美出席Select USA高峰會,臺灣包括臺塑、臺積電等84家公司共有140人與會。該訪問團此行走訪了德州、華府以及灣區矽谷,並與白宮國務院商務部官員會面預料可能促成340億美元投資,其中7成都是石化業。

國策顧問何美玥在矽谷的記者招待會上指出,「如果可以找到適當的土地,然後又有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公共設施或者在租稅上有充分的足夠的支持的話,我們可能發生的投資大概有340億美金。」

如果這批投資全部實現,那將是一筆龐大的金額,是否會造成產業出走臺灣?何美玥表示,「我不擔心」,並強調「不要認爲臺灣企業空洞化」。她舉臺灣的石化業爲例,石化業所需的原料就是石油天然氣,「因爲臺灣的原油和天然氣都要靠進口,而在美生產的價格則便宜一半」。

何美玥進一步指出,「我們在這裡(美國)直接用它的天然氣來生產,然後再外銷,有一部分中間的原料回臺灣,我們再做進一步的加工,或者是我們直接在美國銷售以外,還可以直接銷售到我們既有的亞洲市場,對臺灣來講是好的。」何美玥強調,臺灣的製造業正在朝附加價值高的產品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