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而不實 陸暫不發展垂升戰機

能夠短場起飛、垂直降落的美國F-35B閃電2型戰機。(取自洛克希德馬丁官網

2010年12月15日,英國「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執行了最後一次飛行任務。(取自中國軍網

隨着大陸國產新型兩棲攻擊艦成型海上力量空白即將被填補。作爲兩棲登陸作戰的核心,兩棲攻擊艦除了平面登陸外,更多的是注重垂直登陸──即運用航空力量進行登陸作戰

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垂直起降戰機是英國的「鷂」式戰鬥機。「鷂」其實不能叫做垂直起降(VTOL)戰機,而是「短距/垂直起降(S/VTOL)戰機」。在垂直起飛的狀態下,飛機有效載荷受到很大影響,幾乎沒有任何實用價值。「鷂」式戰機一般採用短距起飛模式利用升力發動機縮短起飛距離,在極短的跑道上迅速起飛。

雅克-38 不如艦載直升機

蘇聯也在雅克-36試驗機基礎上,開發出了雅克-38戰鬥機,部署基輔載機巡洋艦上。雅克-38的性能相當差,可靠性也不佳,還不如艦載直升機。

雅克-38戰鬥機的性能並不能滿足實戰需求,蘇聯在此基礎上開發了第二代的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雅克-41戰鬥機。雅克-41採用了一臺R-79-300向量發動機,噴口可以向下旋轉提供推力。而在機體前方,雅克-41佈置了兩臺RD-41升力發動機提供升力。

而美國洛克希德公司正在進行一項絕密計劃,爲競爭聯合攻擊戰鬥機(JSF)計劃設計原型機。而雅克-41此時已經基本成熟,洛克希德公司便與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合作」,開發雅克-41戰鬥機。

殲-6丙戰鬥機 項目終止

大陸在60年代,也曾經開發過垂直起降戰鬥機「四號計劃」。是在殲-6丙戰鬥機的基礎上加裝升力風扇,以達到垂直起飛的功能。但在1971年,項目被徹底終止,只進行了論證風洞試驗,沒有造出原型機。

研製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所需成本技術資源也都遠超過常規戰鬥機,爲了這種少量需求專門開發一種昂貴的新型戰機,無疑是極不明智的。事實上F-35整個專案都是圍繞F-35B來設計的,以降低研發成本。而研製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所需的成本、技術和資源也都遠超過常規戰鬥機,爲了這種少量需求專門開發一種昂貴的新型戰機,無疑不明智。

雖然中國也曾對「鷂」式進行研究,但無論是程度還是技術,遠遠不能和美國相比,設計一種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無疑難上加難。在短時間內應該不會進行新型的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