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AI研發中心攜手陽明大學 培育生醫與資訊人才

華陽計劃產學合作啓動期能培養橫跨產學、研究實務兼修的生物醫療資訊科學專才。(華碩提供/黃慧雯臺北傳真)

醫療人工智慧發展日新月異,各界對於應用的期許,在於未來如何更有效的掌握醫療大數據,創造多元而有價值的照護體系。華碩AI研發中心AICS今天宣佈與國立陽明大學攜手成立「華陽計劃」進行產學合作,啓動AI for Medical實習生博士專案,由華碩AICS頂尖業師親授AI大師班,期能培養橫跨產學、研究與實務兼修的生物醫療及資訊科學專才。華陽計劃在臨牀應用上,以人工智慧的整合與創新能力,協助陽明大學附屬醫院打造結構化標準化的臨牀數據庫,將爲實體醫院深化大數據挖掘,發展精準醫療,併爲臺灣推動智慧醫療的戰略目標,打下產學合作的堅實基礎。

陽明大學致力於培養生醫資訊與AI之跨界人才, 現有AI學程由研發長吳育德腦科學研究所教授陳麗芬負責。透過華陽計劃,華碩AICS在產學俱有深厚素養的頂尖業師,將在陽明大學開授大師班課程陣容包括華碩全球副總裁暨AICS負責人黃泰一博士,華碩技術長龐臺銘博士,協助學生打通產學二端的任督二脈。

華碩AICS也將在陽明大學分設AI for Medical實習生與博士生專案計劃,從核心基礎、進階、至應用三階段,培育領域專才。實習生計劃,成員可於培訓期間,培養走入產業解決問題的務實思維;博士生計劃則鼓勵陽明優秀的種子學生,參與華碩AICS的AI for Medical專案小組,和合作醫院一同進行研究計劃,打造臨牀客製化解決方案,爲研究創造最大商業價值。華碩AICS並將開放大數據工程師、產品經理、商務開發經理等智慧醫療核心職位,讓華陽計劃培訓成員,得以延續 AI 領域的職涯發展。

這次合作除了將導入華碩 AICS 研發的「ICD-10編碼AI推薦引擎」在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外,也將整合醫學系醫師工程師能量參與其中;透過和華碩鏈結,陽明大學卓越的 AI for Medical 研發能量,可望和產業端的需求痛點確切銜接。後續研究成果將用於協助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打造結構化與標準化的精準醫療數據庫,爲臺灣在推動智慧醫療的策略目標上,創建產學合作的磐石根基

針對與華碩AICS之間的產學合作,國立陽明大學郭旭崧校長指出從這次疫情就可以得知智慧醫療有多麼重要,「經濟需要轉型,醫療也面臨轉型。」這次產學合作,象徵的是陽明大學攜手國內科技巨擘投入智慧醫療,打造臺灣成爲智慧醫療中心。國立陽明大學附屬醫院楊純豪院長則表示 「病歷結構化,是精準醫療的第一步。」把龐大的病歷資料轉換爲有用的醫療資訊,必須依靠人工智慧的協助。在可見的未來,人工智慧不會取代醫療專業,但肯定是精準醫療不可或缺的利器

華碩全球副總裁暨AICS負責人黃泰一指出:「臺灣以強大的硬體制造爲後盾,在全世界資訊代工產業一向居領導地位。進入人工智慧時代,更需要軟體的研發人才爲硬體賦能,將軟硬結合的創新與價值,從產業應用面發揚光大。華碩AICS與國立陽明大學打造的『華陽計劃』產學合作研發中心,從醫療產業的使用場景出發,以人工智慧的邏輯思維,規劃實習生與博士生的程式設計課程與研究方向,將結果應用到陽大附醫的臨牀領域,形成一個資科、生醫跨域專才的完整培育流程。我們希望以『華陽計劃』作爲示範起點,從人才培育的基本面,促進臺灣的科技與醫療產業強強聯手,在全世界的智慧醫療產業鏈,站上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