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高校“四史”宣傳教育路徑(思想縱橫)

當前,“四史宣傳教育正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引導廣大人民羣衆特別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爲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爲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什麼好等基本道理,加深對黨的歷史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對黨的理論的理解和認識,是“四史”宣傳教育的重要目標。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的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要求高校積極發揮作用,不斷完善“四史”教育體系,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感染力凝聚力,不斷提高立德樹人工作的成效。

推動“四史”宣傳教育深入青年學生,要求高校牢牢把握正確的辦學方向、育人導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等教育的重要論述精神,牢牢把握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線,不斷增進廣大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有效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的高度,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爲國家和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爲人民的初心宗旨,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深情傳承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鬥中鑄就的偉大精神,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抓好高校“四史”宣傳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創新,在務求實效上下功夫

用好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用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創新“四史”宣傳教育的形式、方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領域各要素正在深度重組,教育模式與研究模式面臨深刻變化與轉型。抓好“四史”宣傳教育,要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努力創造全過程時段的育人環境。比如,今年春季學期北京大學開設的“中共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專題”等19門“四史”類專題課程,推出的“百年黨史專題”課程,面向身在不同校區、不同時區的學生開放,通過網絡技術增強師生互動交流。要進一步發揮新媒體矩陣作用,聚焦“四史”宣傳教育推出大量生動活潑的新媒體產品,讓好文章、好作品成爲網絡“爆款”,進而提升傳播力,增強教育效果

結合高校自身特點,用好校史資源,把校史有機融入“四史”宣傳教育,增強針對性和感染力。北京大學的光榮革命傳統爲我們開展“四史”宣傳教育提供了豐富、生動的素材。爲了增強“四史”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感染力,北京大學積極用好校史資源,開展革命文物調研、珍貴史籍和文物展覽、紅色經典文藝作品展演等活動,使其成爲“四史”宣傳教育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載體,更好引導學生自覺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用好身邊人、身邊事,推動“四史”宣傳教育更加貼近學生心靈。在去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師生回信,讓我們倍受鼓舞。北京大學各院系把抗疫感人事蹟、偉大抗疫精神搬上講壇,組織多場專題報告會座談交流會,讓青年學生從身邊的老師、同學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此外,還積極宣傳老一輩科學工作者、老一輩教育家和老黨員模範先進事蹟,宣傳他們愛國奉獻、勤奮嚴謹等好傳統好作風,形成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作者爲北京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