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忙降本增效,搬家、降薪、勸退基金經理,是不是真有這麼難?
財聯社8月9日訊(記者 李迪)複雜市場環境下,基金公司正面臨着更多的經營壓力,爲實現盈虧平衡,公募行業正在採取多元舉措降本增效。
日常管理方面,許多基金公司的差旅費、餐飲費的報銷有所收緊,也有的爲節省租金成本在計劃或已經遷移辦公場地。薪酬方面,多家公募的年終獎縮水,還有多位績差基金經理被勸退。
縮減差旅、餐飲、房租等日常經營開支
記者採訪多位業內人士後發現,公募基金公司在日常經營開支方面的縮減,主要集中於差旅、業務招待、辦公室租金這三大項。
差旅費方面,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公募基金公司實施一項明確規定:員工出差時產生的本地交通費用中,從個人住所到火車站或機場的打車費用將不再被納入報銷範圍,只有從公司出發的打車費用才允許報銷。
北京的一家中型公募基金公司則採取了更爲嚴格的措施,全面停止了北京地區內的打車費用報銷。該公司一員工對記者表示,“採取機場快軌、機場大巴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可以憑票報銷,如果打車出行就只能自費了。”
此外,公募基金公司也普遍下調了住宿費用標準。“住宿費用標準調降後,前往一線城市出差只住得起經濟型酒店了,這勸退了許多同事的出差想法。”上述中型公募人士如是說。
還有公募基金公司會採取更爲柔和的方式來施加影響。例如,北京的一家中型公募基金公司就會將各部門人均差旅費用情況整理成表格,並定期在工作羣中發佈,鼓勵員工自發節約差率費用。
業務招待費方面,許多公司近兩年提出更爲嚴格的規定,超過一定標準的餐飲招待需要提前報備給領導批准,甚至有公司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原則上暫停所有的餐飲招待。據北京一家國有公募基金公司的內部人士透露:“今年,由於審計過程中發現了部分業務人員存在使用個人餐飲發票進行報銷的行爲,公司現在原則上禁止了邀請券商、媒體等外部人士的餐飲招待費用報銷。當然,對於確實屬於業務需要的特殊情況,公司還是會考慮特批的。”
該人士還指出,“行業內已經有許多公募基金公司收緊了餐飲費用報銷的標準,有的機構只能部分報銷,如果請客戶吃飯,那一部分費用需要自費。”
辦公室租金方面,爲了有效降低運營成本,還有一些公募基金公司已經或正在籌劃搬遷辦公室。他們計劃離開那些金融企業密集的區域,以尋求更爲經濟的辦公地點。近期,北京已有一家小型公募將辦公地址從海淀區搬遷至豐臺區,還有一家大型公募正在計劃將辦地址從金融街搬遷到北四環附近。
除上述三大項外,公募基金公司也在其他領域尋求成本節約的機會。
例如,多家公募縮減了金融終端租賃費用,一個萬得賬號幾個員工合用,一些非投研部門已也不再被批准使用萬得賬號,還有公司轉而使用東方財富choice、iFind等價格更便宜的金融終端。此外,業內公募也普遍縮減了廣告投放、視頻拍攝、IT系統開發等費用。
控制員工薪酬成本,勸退績差基金經理
作爲輕資產行業的典型代表,公募基金公司的員工薪酬結構中,基金經理的薪酬往往佔據相當大的比例。爲了有效控制人力成本並促進團隊的績效優化,公司正在加速推進基金經理的績效評估和優勝劣汰機制。
對於長期績差的基金經理,公募行業正普遍更果斷地採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其對整個公司造成的薪酬負擔,包括降低年終獎、轉崗、變相裁員等。
一家在去年迎來新總經理的中型公募,就對投研團隊的考覈標準進行了全面升級,引入了更爲嚴格的評估體系。新總經理對於長期業績不佳的基金經理會採取果斷措施,要求其卸任所有產品,以此變相逼迫其離職。
“降費潮下,基金經理優勝劣汰正在加速。一方面公司不想浪費成本養閒人,另一方面很多基金經理也嫌工資太低不想幹了。從公告就很明顯能看出來,近期很多基金經理離職。這些人中很多都是因爲績差而被淘汰。”一資深公募投研人士對記者如是說。
不過,該人士也指出,前幾年,也有部分明星基金經理依靠自身影響力,成功與公司談判獲得了非常高的基礎薪資,並將其明確寫入了勞動合同中。考慮到法律因素的約束,這些基金經理降薪會面臨一定難度。
還有多位公募人士對記者表示,“部分公募還會給出基金經理兩個選擇,回爐做研究員或直接離職。而現實情況中,爲了以後跳槽時找到更好崗位,基金經理一般不會選擇回爐重造,他們更傾向於離職另謀出路。”
此外,許多非投研崗位的人員也迎來降薪或裁員。“近兩年,公募基金行業的年終獎普遍縮水,上海一中型公募甚至至今未發去年的年終獎。還有一些中小型公募在裁員,縮減非核心崗位的工作人數。”一資深公募人士對記者表示。
同時,爲控制整體員工薪酬成本,公募基金對於招聘也非常謹慎,一些公司基本處於凍結招聘的狀態。雖然部分公司也會有崗位放出,但多集中於有實際業務需要的崗位,如投研、黨建等。有業內人士對記者稱,“有幾位我認識的非投研崗的前公募基金從業者,已經待業在家許久,他們有的已經放棄求職準備做家庭主婦,還有的正在謀求轉行。”
降費潮加大盈虧平衡難度
收入下降是公募基金努力降本增效的重要原因。近一年,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對行業帶來了深刻變革。改革帶來的降費潮也使得基金公司面臨管理費收入減少的壓力,基金公司實現盈虧平衡的難度也更大了。
2023年7月以來,多家基金公司陸續發佈降低主動權益類基金管理費和託管費的公告。天相投顧數據顯示,2023年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1333.46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442.43億元,降幅爲7.55%。
此外,有業內人士測算,降費後基金公司的盈虧平衡線可能由原來的200億規模提升至500億,管理規模低於這一水平的中小型基金公司會面臨更多生存挑戰。
還有一渠道人士對記者指出,“由於降費各項措施在2023年下半年纔開始實施,所以公募基金降費對行業的影響將在2024年更充分地顯現。2023年,公募基金從業者的年終獎已經普遍有所減少,但這或許只是序幕,未來如果市場持續低迷,從業者的日子會更難過。”
該人士還補充說,“除降費外,市場不佳帶來的管理規模的縮水也增加了基金公司的經營壓力。近兩年,除了抓住ETF、紅利基金這些市場熱點的基金公司外,多數公募基金公司都面臨管理規模下降的困境,主動權益基金的規模下降更爲明顯。”
此外,費率改革還使得之前的“以交易量換取利益”的模式不再可行。在以前的“換量”模式下,基金公司的一些成本可以轉嫁到基金產品的交易成本中,但隨着費率改革的推進,這些成本將需要基金公司自己承擔,這也增加了基金公司的經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