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機載雷達實彈試射成功? 「5最」紀錄超越國際

大陸戰機1612號「殲-16」。(圖/翻攝環球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航空報》在1日刊登《辛勤耕耘數十載攪動風雲領導人-記航空射頻探測專業特級專家、中航工業雷達所副總工程師曹正林》的文章,內容提及中航工業雷達所在去年5月到9月的某重點型號雷達實彈靶試中,已經取得連續試射成功,開創「最高、最長、最遠、最熱、最完美」的試驗新紀錄;而有分析認爲這款雷達或是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ESA,或稱有源相控陣雷達)可能搭載在試飛中的新型多用途戰機「殲-16」。

曹正林在報導中表示,「我們的團隊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的思路、勇於超越的理念、頑強拚搏的精神、紮實工作的態度,不斷刷新着機載雷達領域的新紀錄」,而他這次獲得「風雲人物」不僅是個人榮譽,也是對團隊的認可和肯定,更是賦予大家的責任和擔當,「前行的道路曲折而艱辛,未來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努力,爲實現我們的航空夢、強軍夢貢獻力量。」

報導中提到,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聽聞某重點型號雷達實彈靶試的3封喜訊後,便給靶試前線發去賀信,空軍機關和首長也對靶試結果給予高度讚揚,而身爲航空射頻探測專業特級專家、中航工業雷達所副總工程師、某重點型號雷達項目總師的曹正林更是功不可沒。

▼曹正林爲這次某重點型號雷達項目的領導人。(圖/翻攝自中國航空報)

曹正林自1975年起就從事機載雷達總體技術與工程研究工作,如今已是機載雷達技術領域專家專長於雷達系統、電子干擾、動目標檢測、脈衝多普勒、合成孔徑等技術研究,曾擔任多個國家重點型號、國家「863」項目負責人,不僅負責研製的多個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也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重大獎項

此外,報導中形容曹正林在團隊裡既是領導、老師、也是朋友。作爲領導,他賞罰分明、從善如流、耐心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作爲老師則積極引導員工去思考問題;而作爲朋友,他在外場試飛時與大家同吃住,試驗時與大家一起擡機器、搬設備、清掃房屋,他堅信「一個人的戰鬥力量是單薄的,一個團隊的戰鬥力量是無堅不摧的。」

報導指稱,雷達所在內部管理在2015年主動求變,推行「項目總師制」,強調項目團隊建設和項目總師的「火車頭」作用。曹正林明確提出,要保證項目全壽命週期的成功,就是要對項目論證、項目立項、項目策劃、項目設計開發、設計定型、產品生產、產品交付、部隊使用、售後服務等項目全壽命週期負責;爲更好地履行項目總師職責,他積極轉變觀念,抓緊時間學習補充項目管理知識,推動自己逐步從項目技術型負責人向項目經理人轉變。

▼將成爲世界最強電子戰機的「咆哮殲-16」。(圖/鳳凰網

曹正林在型號管理中,也主動與所內外相關單位加強溝通,有效利用系統資源,高效合理地調度和管理資源並協調統一工作,充分發揮項目團隊潛能,爲型號研製任務的完成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而他也密切跟蹤學習國外雷達技術發展動態,學習新概念和新技術。

這份報導另指出某型雷達是大陸第一型新體制雷達,要求在短時間內實現對海功能和武器試驗,週期短、技術新、任務重,曹正林作爲該項目團隊的負責人,不僅以顧客爲關注焦點,更滿足實戰需求爲核心,帶領團隊積極開展關鍵技術並取得多項新技術應用的重大突破,確保雷達各項性能指標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此外,某型雷達在2015年進入試驗和實彈靶試階段,曹正林在2014年12月就帶領團隊在條件艱苦的試飛前線奮戰數月,在極短時間內克復困難並完成對海探測、跟蹤和武器靶試,再次刷新某型雷達研製領域的新紀錄,極大提升了空中作戰能力。

▼殲-16首架原型機。(圖/翻攝網路

文末透露,此次靶試試驗在新體制雷達研製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開創了「最高、最長、最遠、最熱、最完美」的試驗新紀錄;某雷達更被譽爲「靠得住的雷達」,而曹正林帶領的團隊也重大貢獻,被譽爲「信得過的團隊」。

「殲-16」是大陸瀋陽飛機公司爲海軍航空兵所研發的一款新型多用途戰機,改自「蘇-30MKK」戰鬥機,2012年時在網站上首次亮相,被視爲是2000年購入的蘇30國產版。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在2013年指出,首批24架殲-16戰鬥機已經下線,被目擊在巴丹吉林沙漠基地進行測試;俄羅斯《觀點報》則報導瀋陽飛機公司已經展示新型殲-16戰鬥機,並塗上大陸海軍航空兵的標準塗裝。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