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逢低搶貨 首季土地交易衝400億天量

▲2018年第一季土地市場單季交易新臺幣約403億元,年增39%,創下2010年以來第一季交易金額歷史新高。(圖/業者提供)

記者陳佩儀臺北報導

2018年第一季土地、商用不動產市場一個像夏天一個像冬天,市場呈兩樣情。土地市場單季交易達新臺幣約403億元,年增39%,創下2010年以來第一季交易金額歷史新高,但商用不動產市場仍陷冷宮,單季交易金額約新臺幣88億,年減34%,工業用不動產獨撐商用不動產市場。

根據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統計,2018年第一季土地交易金額包括標售地上權,達新臺幣40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9%,創下2010年以來第一季交易金額新高。進一步分析土地使用分區住商土地交易金額共新臺幣322億元、工業土地73億元、其他類別8億元,住商用地交易金額年增79%,反觀工業用地交易金額年減31%。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表示,工業土地以製造業自用市場爲主,需求穩定但土地媒合時間長、供需配對不易,再加上價格上漲速度快,部分買家轉進廠房市場。反觀住宅市場的自住買盤在央行限貸鬆綁、建商讓利、房價築底的狀況下回籠,建商去年投資信心大增,去年全年交易量大增77%,今年延續暢旺的氣勢,再配合政府標售重劃區土地帶動,建商積極搶進原料,第一季的住商用地交易大增39%。

進一步分析第一季土地交易有三大重點:首先,建商積極插旗南北重劃區,土地市場的區域排名大翻轉。第一季全臺土地交易金額最高的冠軍寶座高雄市取代臺北市拔得頭籌,單季土地交易金額共新臺幣126億元,緊接其後爲新北市的95億元,臺北市則退居第三名,單季成交67億元。

其次,第一季前五大土地交易即有四筆土地爲建商於重劃區獵地貢獻之成果,其中新店央北重劃區就佔三筆,顯見價格平實、潛力大的市場,除了有區域建商支撐,還能吸引知名品牌建商跨區投資。自住買方主導的市場,價格的親民程度決定市場參與的熱度,市場氣氛健康。

最後,前兩年慘澹經營的地上權,在地上權權利金地租收取方式大幅調整之下,地上權案重生機,第一季就超越2016年、2017年全年,富邦人壽以新臺幣78.08億元標下龍華國小地上權案,冠居全臺,更將高雄市拱上寶座。

▲商用不動產市場因缺乏大型交易案,交易金額接連兩季下滑,2018年第一季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僅新臺幣88億元。(圖/記者季相儒攝)

至於商用不動產市場,因缺乏大型交易案,交易金額接連兩季下滑,2018年第一季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僅新臺幣88億元,分析交易類型,其中64%爲廠房交易。黃舒衛表示,產業鏈的調整帶動轉手潮,在美、中貿易、稅改攻防戰中,臺商外商遷廠選邊的需求強,工業市況續熱。

展望未來三季,黃舒衛表示,今年11月九合一選舉,政策偏向利多,土地標售、聯開案甚至地上權將持保持熱度。商用不動產市場方面,工業用不動產需求持續加速,尤其電商崛起後物流、中央廚房數據中心等需求成長最爲快速,可望再度獨領風騷。商辦方面,受政策管制屋主惜售且大咖買方難進場,交易規模難拉大,交投冷清但租賃市場將持續活絡